历时4年建设维护的长江湖北段罗湖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近日通过交通运输部专家验收,正式宣告竣工。这标志着长江中游最大浅险水道彻底消除碍航隐患,万吨级船队可全年通达武汉,长江航运“黄金效应”将逐步显现,中部崛起战略有了实质推进。
“‘延上游、畅中游、深下游’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发展思路,期望能从水路发力助推中部崛起。”长江航道局局长唐冠军如是说。
近年来,长江航运迅猛发展。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7.95亿吨,超过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航运最繁忙的通航河流。随后两年里,长江干线的货运量又连创新高,2006年增至9.9亿吨,2007年一举突破10亿吨大关,达到11.23亿吨,是密西西比河货运量的2倍和莱茵河货运量的3倍。
即便如此,目前长江运能开发还十分有限。有专家认为,长江干线航运若完全开发,至少相当于10条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目前,京广铁路一年的货运量为3亿吨,据此推算,长江的运能应该在30亿吨。换言之,长江运能尚有60%亟待开发。
开发长江运能,加快长江航道建设是当务之急。其中,整治浅险航道成为重中之重。据了解,长江航道全线共有近40处浅险水道,仅中游就有20多处。
位于长江湖北段的罗湖洲水道,便是长江中游著名的浅险水道之一。该水道下距武汉58公里,全长12公里,左岸为湖北团风县,右岸为湖北鄂州市,属于典型的鹅头型分汊弯道,江中的两个大沙洲东槽洲和心滩,使水流难以集中,航道变化剧烈,历史上多次出现严重的碍航局面,为此,每年长江航道局都要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来保障该水道的畅通。
2004年,国家投资1.33亿元整治该水道。施工单位通过铺设6100米护岸和两道潜锁坝及护滩等工程措施,使该水道船舶航行条件大为改善,整治后,航道最宽处达510米,最窄处也有350米,即使枯水期航道水深能保持在4.5米以上,可满足5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全年到达武汉的要求。
“盼中游畅通好久了。”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高级船长潘经恒告诉记者,公司长期承担长江沿线钢厂、电厂的矿石、煤炭等原料运输,长江航道就如公司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航行条件不断完善,该公司投入长江的运力加大,效益也“水涨船高”。
据了解,罗湖洲水道实施整治工程后,航道通过能力明显提高,大型船舶在船舶流量中的比重增大,日均实际通过能力是整治前的2.22倍。船舶年减载费用节约920万元,船舶运输成本年节约1210万元,年航行成本节约100万元以上。同时,船舶航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搁浅、碰撞事故率大幅下降。
整治工程实施后,还通过直接和间接拉动,每年为中部地区创造20.36亿元的GDP增加值。
“除了发挥水运成本优势,该工程还对武汉新港建设具有积极作用。”长江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彭松柏说。整治后的罗湖洲水道为建设武汉新港奠定了基础,不仅提升了长江运能,修建的护岸还将成为武汉新港筹建码头的不二之选。
据介绍,目前,湖北省沿长江展开的钢铁和石化工业走廊、沿汉江展开的汽车工业走廊都具备了相当规模。全省85%以上的煤炭和石油、90%以上的电煤等大宗货物需从省外调入,水运量所占比例达到20%。武钢集团、武汉石化、神龙汽车等大型企业正扩大水运,大出大进,形成更大规模效应。
而随着武汉新港的建设,武汉制造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根据测算,水运每马力运量可达9吨,是火车的4倍、汽车的50倍、飞机的100倍;水运能耗低,不及火车的一半,只有汽车的1/8、飞机的1/100。届时,武钢的铁矿石、80万吨乙烯工厂所需要的原油,在运费上将节约一大块。
“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效益,正是武汉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长江航道局局长唐冠军说,改善航道条件便是优化资源。
据了解,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长江航道局正在酝酿将长江中下游1644公里干线航道分成5个长河段,展开大规模系统整治。航道局人士介绍,此次整治后,这5处水道枯水期无需再挖泥疏浚即可达到正常的维护水深。如窑监、沙市太平口水道可保证6000吨船队或3000吨宽浅型船舶畅行无阻。
唐冠军表示,届时,中游枯水期的航道尺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航行条件将会明显改善,长江航运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长江“黄金水道”将为中部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郑明桥 通讯员 宁晓东 王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