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在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最关键时刻起到了领军作用。
近两年水泥行业自身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一是行业的技术结构调整已基本完成,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本世纪初的12%提高到了2008年的61%,随着2009年一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和至少5000万吨落后生产能力退出市场,“十一五”新型干法水泥达到70%的目标有望提前一年完成;二是在国家重点支持大企业集团发展和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推动下,一批大企业高速成长,2008年我国前15家水泥企业集团水泥产能所占比重已经达到了45.43%,生产集中度大幅提高,其结果是,2008年水泥行业有效地通过提价把煤炭价格暴涨造成的成本上升传递给下游企业;在需求逐月下滑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产量保持了价格的相对稳定,熨平了水泥工业周期性波动的幅度,彰显了行业价值的提升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后劲。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企业抓住机遇,积极投入到新型干法水泥建设大潮中,这些企业采用新建生产线方式扩大产能,而作为大型企业的中国建材集团却是通过重组联合路线扩大生产能力和规模。
随着我国水泥产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布局的基本完成,靠新建生产线在市场上做加法的路子会越走越窄,兼并重组在市场做减法的扩张之路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7年,中国建材集团顺应行业发展潮流,在我国南方部分区域举起了重组联合的大旗,得到了70多家企业的响应,创造了一年内联合重组8600万吨产能的奇迹,水泥产能规模增长数倍,产品辐射东南经济区;中联水泥公司在山东、河南成功重组大坝水泥、泰山水泥及河南淅川水泥、洛阳黄河水泥,稳居淮海经济区水泥行业龙头地位。
可以说,规模化是中国建材集团发展水泥的必由之路。规模化必须要有明确的市场区域,市场应该连成片,中国建材集团所属的中联水泥公司锁定的是淮海经济区,南方水泥公司也是锁定了中南部的一些区域。中国建材集团在区域市场的重组取得了实效,区域规模优势保证了在需求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企业仍保持了每吨16元以上的盈利水平,避免了以往在下降周期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中国建材集团与众多大中型水泥企业联合重组,提高在区域调控市场能力的做法,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将成为一个经典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