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科技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访手记
发展大豆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韩霁

  大豆在我国食品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就有食用大豆的传统,豆浆、豆腐、豆酱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大豆营养学家认为,21世纪是开发利用大豆的世纪。随着人们在膳食结构方面对膳食营养合理化与科学化的日益重视,大豆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

  如何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显然不能仅仅依赖进口来解决。缓解目前供需紧张的矛盾,首要措施就是增加大豆生产。科技进步是提高大豆的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手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几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大豆研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但从全国来看,大豆生产能力依然不高。

  大豆生产能力的提高仅有优质的品种是不够的,只有加上先进的生产条件,优质良种的优越性才能充分释放出来。我国大豆生产能力不高主要是受到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不高的限制,与国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种植模式相比,我国分散式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显然落后了,这也是造成大豆成本没有优势的重要原因。

  为发展国产大豆、促进农民增收,我国对大豆生产的投入一直在增加,除了对大豆新品种的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外,在大豆主产区的东北对6000万亩大豆种植提供了良种补贴。但是如果想彻底改变我国大豆生产的面貌,缓解供需矛盾,我们对大豆的扶持力度还应加强。对此专家们提出了建议:

  首先,适当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增加面积主要通过挖掘潜力来实现,比如,撂荒地的利用和南方田埂豆的间种。这样既扩大了大豆种植面积,又不与其他粮食作物争地。

  其次,多种方法提高单产。各地应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推广良种良法,包括提高农民素质,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条件的改善,秸秆还田培养地力等措施。

  第三,加大政策鼓励力度。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对除了东北以外的大豆产区,如华北、黄淮海地区也应实行良种补贴,鼓励大豆新品种的推广。还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协作攻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

  有专家还指出,目前我国推广优质新品种的环节太多、太过分散也是不利因素之一。从新品种的选育、原种繁殖、示范推广、生产加工、贸易消费,大豆是大宗农产品中产业链最长的,对于如何组织产销衔接的链条,政府应发挥相应的作用,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我国是非转基因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因此应在国际贸易中争取主动,力争获得非转基因大豆的定价权。

  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日益加大,大豆研究正处在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科技进步,中国大豆产业能够获得又好又快发展。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