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跨入新世纪以来,在每年媒体关于热点问题的调查中,就业问题都排在前列。今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如何,怎样把促进就业工作做实做好?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林泽炎博士。
林泽炎说,我国有13亿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都复杂,都紧迫。然而,无论多么困难,也要勇敢面对,也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和再就业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积极促进就业,让广大劳动者安居乐业,我们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只有积极促进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才能切实解决当前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只有积极促进就业,创造更多岗位,并通过就业不断增加人们的收入,才能让人民群众充分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林泽炎坦言,今年我国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就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劳动者技能素质与用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普遍,部分群体就业难与部分企业劳动力短缺同时并存。
林泽炎表示,在看到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有利条件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坚定克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一是我国经济社会虽然受到了特大自然灾害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急剧变化造成的冲击,但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火车头,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增加就业岗位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二是就业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5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7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77%,就业总体情况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体制转轨遗留下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一定能够打开就业工作的新局面。”林泽炎说,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根据新的形势,对今后就业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改善就业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是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同时,要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
二是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在结构调整中,既要致力于产业的升级,也要注意发展对就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以及多种所有制经济。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鼓励利用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广开就业门路。要鼓励和规范灵活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
三是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要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信息服务。要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要通过对到农村履行服务期的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等措施,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
四是着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其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要加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要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是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要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要鼓励开展针对大中专学生的实习基地建设。要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对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建立健全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