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伟光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面对当今世界局势的急遽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哲学社会科学应有新的更大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一、改革开放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新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局面,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内容不断创新,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培养了一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实现了哲学社会科学长足发展和日益繁荣。

  1、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一改“文革”期间停滞、混乱和倒退状态,迎来了繁荣的春天。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出发,对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固然重要,要搞好,社会科学也很重要”。在他的直接关心下,党中央于1977年5月正式批准,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随后各地先后成立了社会科学院,恢复了地方社科联,高等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一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哲学社会科学新兴学科应运而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极为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大力扶持哲学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强调“一定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扶持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1月,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和总体目标。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十七大明确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这是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对哲学社会科学论述最多的一次,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2、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改革开放既是伟大的实践创新,又始终贯穿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呼唤并孕育党的理论创新,党的理论创新又指导并促进实践创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大收获,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全程参与了党的理论创新,作出了应有的理论贡献,同时又受到了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极大地调动了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深厚源泉和强大力量。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创造新事物、新经验,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素材和学术源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投身这一伟大实践,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致力于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努力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促进了体系创新、学术创新、观点创新、方法创新和成果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伴随改革开放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经过30年的发展,已从建院之初的14个研究所发展为35个研究所;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史哲、经济、社会政法、国际研究五大学部,实行学部委员制,学科门类齐全,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人才力量雄厚;主管100多个全国性学术团体,主办80多种核心学术期刊,2007年年度研究成果增至332部专著、5340篇论文、1338份研究报告,科研成果丰硕。

  二、哲学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因改革开放而繁荣发展,同时又在这一伟大历史变革中发挥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

  1、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创新实践和集体智慧,其中也包含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心血奉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空前的政治热情投入到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为坚持、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极大努力;积极参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积极研究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路线创立做了创造性工作;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六大以来,近万名专家学者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和宣传作出了积极努力,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进程。2005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2、坚持以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建言献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抓住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加强现实性、对策性研究,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发挥了思想库作用。他们积极参加一系列国家重大决策的讨论和重要文件的起草,完成一批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的交办委托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全面启动国情调研工作,每年推出大量调查报告和20多种年度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及时组织一批重点课题,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编发大量关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信息稿件,仅2007年就有250余篇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用。各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也在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为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传统学科硕果累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方兴未艾,濒临消亡的绝学重新焕发活力,逐渐形成重点突出、全面推进、共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新格局。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相继组织了大批投入资金大、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的大型科研项目,推出了许多优秀成果,从不同侧面诠释、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弘扬了民族精神,展示了与我国悠久历史、璀璨文化、国际地位相称的学术成就和学术研究水平。

  4、大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扩大了领域、拓展了空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一是从过去以中国学者接受境外资助“走出去”为主,转为“走出去”、“请进来”并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步伐加快;二是贯彻“以我为主”的原则,在学术交流与合作中越来越主动,交流领域逐渐扩大、层次稳步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日益成为对外友好往来的重要载体。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外交也越加活跃,相继主办了一系列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主办一批外文刊物,组织翻译一批有代表性的论著在海外出版发行,接待一大批重要外宾、著名学者前来访问或演讲,扩大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影响,增强了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话语权,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哲学社会科学新成就

  回顾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对于更好地开辟哲学社会科学的光辉未来,意义深远。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

  ————必须坚持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必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双百”方针,努力创造促进学术繁荣的良好环境。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