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8年1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描绘产业升级新图
本报记者 李亮
  文化创意产业、软件服务外包和港口经济等,正在成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优化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的发力点。
江阴金一文化产业园的600座呼叫中心正在繁忙地工作中。

  江苏江阴,小桥流水、风景如画,一个以“江之尾海之头”知名的滨江港口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江阴抓住机遇,创造了“江阴模式”、“江阴板块”、“江阴现象”等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观,成就了制造业名城的美誉。2007年,江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90亿元,在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中连续5年稳居首位,无可争议地跻身国内百强县市第一方阵。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与积累,江阴经济开始进入重要的调整期。结合当地实际,江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内容的发展目标。

构建“弯道超越”新引擎

  “江阴目前的发展阶段,就好比赛车中的‘弯道超越’阶段。”在江苏省江阴市,听市委书记朱民阳的这段比喻,觉得十分形象。在他眼中,扩大经济规模是“直道行驶”,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则是“弯道超越”。

  他说,经济发展就像赛车一样,在直道上比赛,很难将对手甩开,只有在弯道区,才有可能超越对手。江阴意欲在弯道区再次实现超越,抢抓新一轮先发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跨越式发展。

  2006年9月,江阴着力打造的弯道超越“新引擎”———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破茧而出。

  临港经济开发区位于江阴市的西部,面积188平方公里,与江阴东部地区发达的制造业相比,发展相对滞后。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船小好调头”,轻装上阵的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新兴产业当仁不让,肩负起江阴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弯道超越的重任。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确立了打造苏锡常泰临港产业中心和江阴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定位,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突出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江阴市委常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薛良说。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大力培育适合发展的新经济和新产业。如今,文化创意产业、软件服务外包和港口经济等,正在成为临港经济开发区优化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的发力点。

  管委会积极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并结合临港经济开发区的特色和优势,明确了发展思路:重点发展软件产业,包括境内信息外包和离岸软件外包;重点发展设计产业,包括机械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和广告设计等;鼓励发展动漫产业、民族音乐、影视表演等其他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识密集、高创意的特点,是一类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金一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钟葱说。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好处显而易见。“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紧缺、环境承载力弱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促进人才集聚,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城市人口结构;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城市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全面推进临港新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勇一口气说了好几个“有利于”。

  以制造业著称的江阴,在这一轮的产业转型中,将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置于突出位置。尽管面临起步晚、专业人才缺乏等不利因素,但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新产业已经发展得有声有色、生机勃勃。例如,位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江阴软件园已成为江苏全省县级市首家省级软件园,入驻企业80多家。

  “现在,公司的业务非常繁忙,我相信未来几年将会有成倍的增长。”江阴软件园隆天软件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石东鹏告诉记者。

  对于众多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落户江阴,钟葱有自己的看法:“江阴优越的区位优势,发达的制造业基础,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新兴产业重塑制造业,又将推进周边地区的制造业上一个新台阶。”

  “临港新城加快推进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建设幸福江阴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我们要集中主要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把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扬长避短,加速集聚,后来居上,实现临港经济开发区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薛良说。

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

  记者在江阴金一文化产业园看到,工人们正紧张忙碌着,为年底的开园仪式精心做着最后准备,他们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希望能有一个完美的开端。今年7月,金一文化产业园决定落户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为江阴经济结构调整又增加一支生力军。

  据了解,江阴金一文化产业园将包括中国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和文化艺术衍生产品研发中心。其中,交易中心将打造以电子商务、高端展览、艺术品拍卖会等形式为依托的文化艺术品包装、推广、交易平台。

  “我们除承办标准化艺术品的交流、交易业务外,同时也希望成为金银贵金属艺术收藏品、高端邮品的研发设计之都,成为集电子商务平台、600座呼叫中心,以及生产、物流、仓储等职能为一体的产业基地。”钟葱告诉记者。

  如今,以金一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江阴新兴“绿色”产业已是风生水起,发展得绿意盎然。总投资3.5亿元的中国(江阴)国际创意港已正式奠基,深圳灵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江阴尚视锐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12家文化创意企业已入驻园区,江阴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在努力向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迈进;江阴广电集团与长博集团联合投资创办了1000多平方米的动漫创新区。同时,江阴还成立了由30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58家重点骨干企业及高新技术创业园组成的江苏省首家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了集创意、动漫、软件、广告设计、数字传输、研发功能等为一体的扬子江盈智城等载体。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我们将调动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和力量,大力发展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充分释放文化‘生产力’,让文化创意产业之树在江阴茁壮成长。”薛良说。

  金一文化产业园的目标是打造成金一文化设计之都,这是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七个一”中的一个。在临港经济开发区,谈到新产业人们都会说起这“七个一”:“一港”,中国江阴国际创意港;“一都”,金一文化设计之都;“一城”,台湾福华软件城;“一群”,宝信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集群;“一场”,金湾国际文化广场;“一院”,南京大学江阴信息技术研究院;“一园”,江阴港口物流服务外包园。

  “七个一”琅琅上口,也描绘出临港经济开发区乃至江阴以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作为新产业“重头戏”的服务外包产业,对江阴而言,不仅是一股不断上升的重要经济力量,更是一次实现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产品附加值从低端向高端的延伸,发展模式从“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的重要机遇。

  江阴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出了“以小环境局部崛起带动大环境全面提升”的发展思路,将江阴软件园作为实现局部突破的“排头兵”。

  “加快发展江阴软件园,重点是国际化,核心技术是软件,首要资源是人才。”张勇说。

  目前,江阴软件集聚着技术研发、港口物流、公共检测等服务外包企业近80家。香港环球数码、清华紫光、国研科技、中程科技、盛行网络等一批知名企业即将入驻。为区别于周边地区,江阴软件园重点吸引从事汽车电子领域的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载通讯智能信息系统、船舶制造等嵌入式软件研发企业;吸引从事安全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安全平台、网络安全套件等产品开发的软件企业。

  对江阴软件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关乎软件园能否真正成长壮大,能否真正实现局部崛起。江阴软件园加速南京大学江阴信息技术院运转,启动建设软件工程、物流技术和电子信息等3个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南京大学人才、技术和江阴资金、资源优势,依靠市场和项目吸引科研人才。另外,江阴软件园立足于自身培养人才,设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工程硕士、学士等学历教育,采取订单培训,多层次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可喜的是,以江阴软件园为核心的江阴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轮廓初现。例如,江阴经济开发区服务外包突破到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软件开发和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高新技术创业园依托香港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平台优势,大力引进服务外包项目。

  在江阴,尽管已是冬季,明显可以感受到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发展热潮扑面而来。

多管齐下加快转型步伐

  站在临港经济开发区港区3号码头,远远望见长江江面上的货轮繁忙穿梭,码头货场上堆满了等待出港的集装箱。临港经济开发区3号码头于2006年3月开港,当年年底便使江阴港吞吐量由原来每年5万标箱提高到12.7万标箱,2007年攀升到30.8万标箱,今年将超过50万标箱。

  江阴港的快速发展,不仅将仓储、包装等多种物流功能集成化,推动了江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临港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江阴软件园等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

  “一方面,由于临近港口,减少新产业生产经营的运输环节,降低成本费用。另一方面,港口基础设施如码头、仓库、公路、信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可以成为临港产业的共享资源,这些优势有助于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张勇说。

  为使新兴产业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临港经济开发区在“硬件”建设上下足功夫。他们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临港经济开发区江阴软件园和文化创意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加快启动建设步伐,在未来3至4年内,江阴软件园和文化创意园将在港口物流园区现有厂房中采取“腾笼换鸟”的形式布局,力争到2010年两园区建筑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

  临港经济开发区完善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生活居住、生活服务等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园区内人才的生产、生活需要;以江锋路东段延伸、通渡路北段延伸为基础,以通渡路两侧拆迁改造开发为重点,完善道路框架;积极推进“江苏江阴软件园”和“江苏江阴文化创意园”两个园区的建设;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公共信息服务、中小企业孵化器、人才服务、交流交易等平台建设,为软件和文化创意企业快速集聚园区和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条件。

  不只是在硬件设施的改善上力度大,在新兴产业软环境的营造上,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同样不遗余力。从2006年开始,江阴确定了发展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思路后,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和导向作用,认真研究国际国内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临港新城软件和文化创意企业现状,广泛咨询专家及各方面意见,编制临港新城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入驻园区的软件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在用地等多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软件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钱灿松说。

  临港经济开发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软件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税收、创业、科研、人才引进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软件科技园和文化创意园的建设以及扶持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来奖励服务外包企业;重点支持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审批申报服务、公用技术、人才培养、政策咨询和质量保证体系等一条龙服务。

  钱灿松介绍说,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企业投资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积极争取各级科技扶持发展基金、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基金、风险投资资金等相关资金向入园企业倾斜,对入园企业贷款担保予以优先支持。

  “在众多的候选地中,我们之所以选择江阴,除了江阴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钟葱说。

  2007年是发展服务外包的起步之年,江阴就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实现服务外包收入3826万美元,新增32家服务外包企业,总企业数已经超过90家。去年,江阴被省外经贸厅确认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江阴经济结构调整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前进的节拍坚强有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