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专业的业余合唱团

  “我们要歌有歌,要人有人,要服装有服装,要乐器有乐器,要伴奏有伴奏,要指挥有指挥。除了技术、年龄和专业团没法比,其他方面皆可以说是专业的了。”

  要不是刘玉均提起,记者真想不到在声乐课上听到的那首《辉煌灿烂的三十年————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而作》,歌词竟然是团员们自己填写的。据说这首歌的曲子是合唱团老顾问吴歌专门谱写的,是不折不扣的原创歌曲。这首歌在第三届河南省合唱节上引起了轰动,还被定为大会的会歌,最近更是广为传唱。不过对合唱团成员来说,这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除了早期的个别成员,合唱团全部是由音乐爱好者而非专业人士组成的,但说到从业务到管理上的追求,却完全是专业级别的。

  “入团要通过考试,起码要识谱。老师都是专业的,而且都是有名的。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全员考核,音质、音色、节奏、音准、情绪、力度,6项打一个总分,遇到演出和比赛就按这个,好的上差的下。”刘玉均解释说,比赛和表演常有人数限制,也需要保证质量,优胜劣汰在所难免,但是团里每月都会举行一次全员参加的内部活动,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让那些想唱没能唱或是没唱够的过足瘾。

  现在的合唱团,收入主要靠财政拨款、企业赞助和少部分演出酬劳等。刘玉均认为,从长远看,业余团还是要走向市场谋发展,“要想办法办一些像样的活动,挣些清清白白的钱。”刘玉均说,他们向专业靠拢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只有专业化才能站得住脚,才有人请我们表演,有人请才能有钱,有了钱才能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合唱团里有个包括团长和副团长在内的7人团委会,举凡账务、外宣、场地等都有专人负责。业务上分8个声部,每个声部两个声部长,负责在没有老师的时候带着大家练习。人人各司其职,又互相协助,成为一个高效运转的整体。刘玉均有些得意地说:“我们连服装都是自己买布,找人帮忙设计加工的。舞台上看着效果可好了,下来一问,布料6块钱1米!”

  到合唱团教声乐将近两年的李俊生,对合唱团的高效运作印象很深:“大家都是退休的老同志,来这儿可以认为自己是无拘无束的,但是他们的管理非常专业。”他感叹说,“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是有组织的,有组织才会有生气。”

  其实,合唱团刚成立的时候,一样是松松散散、自娱自乐。“那时候团员年龄偏大,音乐素养、接受度什么的肯定不如现在,也没有演出,像我们团现在唱的无伴奏歌曲、外国歌曲,那时候都不敢想。”刘玉均说,1996年她到合唱团以后,团员们对于是不是要走专业化道路还存在不同意见。“就说站位吧,大家都想往前站,我说站第一排就得长得好看。有人说,‘团长选美女呢!’我说就是,这是艺术啊,站在台上要接受社会的评判,出来的时候首先是一个画面。”刚开始大家还吵闹,后来看了照片确实好看渐渐没人说二话了。刘玉均说,业余团难管理,尤其团员们从前都是各单位的领导,都是惯于管人的;团里又没什么资金,奖惩也仅限于迟到了在小黑板上曝曝光,全勤的发条几块钱的毛巾。但公道自在人心,只要制度公平,严格执行,大家认可之后,管理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赵丽说,除了公正、严格的管理制度,政府部门的关心和骨干们的带动也是合唱团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多方走访以后,发现可以通过协会举办各种文艺团体。由一些骨干发动爱好者组成协会,老同志们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在赵丽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一张很大的建筑设计图,那是位于郑东新区全新的老干部活动中心。“政府部门规划建设了这个新中心,面积大、功能全,游泳池、网球馆、门球场等都有。”

  政府关心、骨干带动,加上一批热爱歌唱、乐于奉献的老同志,合唱团的发展壮大也成为必然。如今,合唱团已经有了相当的家底,服装、钢琴、电子琴、扬琴等,固定资产加起来也有十几万。从独唱、小合唱、大合唱、无伴奏歌曲,到戏曲、小品、舞蹈等,各种节目形式丰富多彩。用刘玉均的话说,这些节目加起来,演上一到两个小时完全不成问题。也难怪她颇自豪地说:“我们要歌有歌,要人有人,要服装有服装,要乐器有乐器,要伴奏有伴奏,要指挥有指挥。除了技术、年龄和专业团比不上,其他方面也可以说是专业的了。”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