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08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兴化:发展高效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本报讯 记者谢文哲、通讯员袁开建 金干平报道: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苏兴化市,近年来加快转变农业增效方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兴化市2393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水域面积占了1/4,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越条件,并享有“中国河蟹第一县”美誉。全市河蟹养殖主养面积去年达56万亩,散养面积15万亩,河蟹产量达3.5万吨,产值14.7亿元。

  在促进总量增长的同时,兴化市委、市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从“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比较效益明显提升。

  记者在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的生态螃蟹养殖场看到,碧波荡漾的千亩蟹塘里,一只只青壳白腿的螃蟹,在绿茵茵的水草中爬行。公司董事长朱同林介绍说,公司跨苏、皖、鄂养殖螃蟹面积12万亩,去年销售额达到1.3亿元,创利税2200万元。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的水产博士薛晕把他们成功的秘诀概括为“四个化”:生态化———养殖环境、水体、天然饲料全部达到原生态标准;标准化———他们制定了规范的养殖标准,并且严格实施;品牌化———他们的“泓膏”大闸蟹品牌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点,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产业化———目前已开发了蟹粉、蟹黄、蟹油等10多个系列产品。

  如今,兴化市养蟹业已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全市培植了板桥、金香来、香湖等10个河蟹品牌,已有6个无公害水产品、3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据水产部门测算,今年农民来自水产业的纯收入可达1300元,比去年增加近300元。

  在发展养蟹业的同时,兴化还积极发展“隔年稻”种植。

  记者在日本山华农业科技发展(江苏兴化)有限公司的实验基地采访时,听到了一件少种粮食多增收的新鲜事。董事长张培华告诉记者,山华公司自2005年底来兴化承包了500亩地,把双季稻改为隔年稻,每亩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

  中方农技员常伦岗介绍说,去年秋天稻子收获后,公司便对农田实行休耕和种植牧草肥田。土壤经过一冬一春的休养生息,改善了理化性状,使土壤里的有害物质得到分解,提高了肥力,就可以种植不打药、不施肥的有机稻米了。

  张培华介绍,现在水稻每亩产量在350公斤左右,每公斤大米在20元左右,而且很走俏。等该地块达到生产有机稻谷条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后,大米的价格应该还有上升的空间。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兴化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63元,同比增长17.6%。发展高效农业,让兴化农民收入步步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