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记者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春市宽城区:科学规划起点高 改造铁北探新路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新貌。
 宽城区中心广场一角。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以来,铁路沿线的城区振兴走出了独具特色的道路。一些城区冲出困境迅速崛起,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腾笼换鸟,提升城区的承载功能,建设工业集中区,并形成独特的产业特色,形成产业集群……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委书记孙亚明说,作为后发展地区,宽城区具有后发优势,宽城区的发展方向就是在借鉴了已有国内铁路沿线城区的成功经验上确定的。

  2006年,宽城区委、区政府提出“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打造长春北部现代中心”的发展目标,从东北振兴的背景看,东北振兴《十一五规划》出台,确定开发重点为哈大经济带一级轴线,吉林省、长春市位列其中;从吉林省来说,是在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长吉图开放带动合作区的前提下展开,宽城所处的区域正是长春联结吉林市、图们江地区的起点,处在吉林省和长春市重点发展的区域聚焦点和重要增长极上。对应吉林省长吉图发展战略,长春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积极打造北部新城、南部新城和西南工业区、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城市布局,宽城区正是位于北部新城的核心腹地、长东北先导区的前沿阵地。

  宽城区委、区政府精心谋划,解放思想,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具规模,五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的发展规划。

精心规划增魅力

  大铁北改造规划以打造长春现代服务业中心集聚区为产业定位,坚持区域增值、产业集聚两大理念,突出提高发展质量、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改善民生三大重点,抓好产业建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谐建设四大任务,建设长春现代服务业中心集聚区和东北亚生活用品加工制造集散中心。

  大铁北改造是缩小南北发展落差,建设长春北部新城的必然选择。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铁北基础设施配套欠账很多。所谓铁北改造,就是将此区域打造成现代化的城区,简言之就是宜居、创富。创富需要提升产业,让城区内的老企业腾笼换鸟,到集中区另谋发展;宜居,就是在老城区建设新的生活小区、商务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一个展示宽城铁北新风貌的规划应运而生,显示了现代化的城区建设理念。 

  宽城区位于长春市六大城区的最北端,是市区向县域辐射的出口和必经之路。北部新城的建设,有利于中心城区协调快速发展和带动县域经济实现突破,也有利于改善宽城区尤其是铁北地区群众的生活环境,改变城市整体形象。2006年,宽城区政府聘请专家,围绕铁南提升、铁北改造、北湖开发、产业发展等进行了整体规划。规划以打造长春现代服务业中心集聚区为产业定位,坚持区域增值、产业集聚两大理念,突出提高发展质量、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改善民生三大重点,抓好产业建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谐建设四大任务,建设长春现代服务业中心集聚区和东北亚生活用品加工制造集散中心。

  规划的主体就是“一心,两翼,三区,四团”。“一心”为新城中心区,建设区域性政务、商务中心。“两翼”是在团山、柳影两片,建设湖滨城市综合体,突出商贸商住一体化功能。“三区”即生活用品加工区,建设生活消费品加工制造基地,可细分为小型便捷行走工业、家居用品制造、小食品加工、服装鞋帽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基地。另外两区为城郊型农业产业区和北部生态功能区。“四团”,即铁南综合商贸组团、站北精品商服组团、物流配送集散组团和创新科技服务组团。在生活用品加工业上,利用宽城经济开发区的政策优势,重点抓好上海工业园、苏州家居工业园、雨润绿色食品加工园等“六园”建设。

  按照这一规划,铁北区域将被改造成为全新的城市发展极。

改造带来新的商机

  铁北开发从房地产建设破题,新生活社区的建设,工业企业的退城进区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空间。如今,宽城区适合人居的概念正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将目光锁定在长春的北部新城。

  “对不起,您来晚了,您看的这套房已经有客户订下来了,但是您可以了解一下户型结构和周围的绿化环境,等我们下一批房源公布时请提前来排号。”证大光明城售楼处的小张介绍,证大光明城第一批房源开盘时,7天时间内销售一空,而第二批房源正式公开后,200余张排号卡发行当日即被抢空。该售楼处的销售经理表示,宽城区政府搬迁、“北部新城”规划的逐步落实,以及对比南部城区房价等因素,均让北部新城变得炙手可热。“宽城未来中心城区的规划使我们坚定了在此地投资的信心。”宽城铁北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北部新城的规划寄予厚望。

  铁北开发从房地产建设破题,证大集团在铁北率先迈出了“知名地产商向北部进军”的第一步。新生活社区的建设,工业企业的退城进区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空间。如今,宽城区适合人居的概念正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将目光锁定在长春的北部新城。现在,进驻铁北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商已有60多家,未来5年开发总量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在商品房供应量上,铁北地区在未来5年内预计要翻两番。

  人流带来物流、商贸流。建设站北精品商贸城,成为吉林中信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选择。该公司总经理冷云说,站北精品商城建成后,将在北部新城形成一个全新的商圈。他们正在谋划开发服装百货批发贸易市场,跳出传统的营销模式,实行“品牌化经营,商场化管理”的高层次营销方式,吸引国内外大批品牌经营商的加盟,为长春服装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新鲜力量,同时将长春地产带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竞争格局。

  “远东服装批发市场”在长春家喻户晓,现有固定资产近4亿元,营业面积8万多平方米,安置就业人数达1.2万人,年交易额20亿元,年纳税近2000万元,位居吉林省批发行业之首。建设新宽城,无疑会给地处站前商业圈的吉林远东集团公司带来新商机。远东集团董事长高立椿说:“宽城区制定的发展战略,让所有的宽城人都看到了希望。作为身在宽城区的服装批发企业,我们一定要跟上宽城区的发展步伐,并为宽城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站北精品商贸城的建设,为环铁商圈的形成贡献力量。” 

  商业地产兴,带来了商贸流通业的大发展,而上海浙江商会与宽城经济开发区的密切合作,标志铁北进入了现代服务业大发展阶段。2008年9月3日,吉申·宽城经济开发区园区合作协议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大综合馆举行。合作的核心内容是:上海浙江商会成员单位吴泰集团和复地集团将与宽城经济开发区联合招商,投资70亿元,建设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的吉申现代商务城,计划用5至8年时间,将这里打造成为在东北亚极具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综合集聚区。该项目的启动,将成为宽城区建设的引擎,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产品研发、高端物流,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惠民举措得民心

  宽城区紧紧围绕“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的发展战略,以民生工作为重点,全面解放思想,推进和谐宽城建设。随着一项项惠民举措的实施,一批惠及百姓的民生项目建设纷纷启动,广大宽城百姓享受到了民生工程带来的温暖。

  曾经在北华药厂工作的孙大爷,十分酷爱体育,但以前在铁北很难找到活动的场地。如今,随着铁北改造的深入推进,北部新城核心区的中心公园初具规模。“散步、打太极、闲聊……我们家门口也有了锻炼身体的场地。”孙大爷说。

  家住北亚泰大街与一匡街交会处的陈大爷,2006年从棚户区搬到新楼,“没花多少钱就住进了新房,我们现在很满足了,听说还在新城建医院、建商场,我们全家都特开心,有病不用往远地跑了,孙子上学不发愁了,买东西也方便了。”陈大爷说出了所有铁北百姓的心声。 

  宽城区紧紧围绕“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的发展战略,以民生工作为重点,全面解放思想,推进和谐宽城建设。随着一项项惠民举措的实施,一批惠及百姓的民生项目建设纷纷启动,广大宽城百姓享受到了民生工程带来的温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和信心。

  宽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周贺告诉记者,改造大铁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改善民生。宽城区所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调整与完善和环境开发治理等一系列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都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展开的。事实证明,大铁北改造以来,宽城区特别是铁北地区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一系列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以破解,一个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同时,改造大铁北推进了宽城区的社会和谐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改善民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和渐进的过程。从实际情况看,宽城区作为长春市的老工业集中区,全区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城市结构和社会结构多样性、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民生工作的繁重性和紧迫性。宽城区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惠民家园建设,突出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今年,宽城区全面启动了“惠民家园”建设,加快建设回迁房、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计划建设30万平方米回迁房和廉租房,年内完成15万平方米,其中回迁房10万平方米,廉租房5万平方米,确保群众有房子住。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泥草房改造,建设农民新居12万平方米,彻底解决3600户农民住房条件差的问题;二是抓好公益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主要是结合铁北改造,突出抓好教育、卫生、文体、环境整理和城市功能调整等5大类、24项民生项目建设;三是实施温暖工程,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就业上,鼓励区内工商企业和新落户企业、扩建项目优先安置本地失地农民和失业人员。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机制,保证不挑不捡3天内上岗。在保障上,启动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动态管理城乡低保户和当年被征地农民实现应保尽保,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目标。

  宽城区棚户区改造,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大理石地面、白钢扶手、高档瓷砖墙面、可视对讲门、地热……如果不是棚户区改造,我这辈子不可能住上这么高档的小区。”去年刚刚回迁至钻石·礼都住宅区的李大娘对记者说。她家原来住在天光路以北,一匡街以南的棚户区,用李大娘的话说,“我是一个老棚户了,住了一辈子平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样的日子真是受够了,而且,吃饭、睡觉,外加孙子写作业全在床上,空气也不流通。现在好了,回迁后住上了这样的现代化小区,空闲时间还可以在园区内的广场和步行街散步。”

  “从施工架搭设,墙砖垒砌,到年底搬进新房,就和做梦一样。”家住长新街附近的高大爷说,告别了过去低矮的小屋子,他的心里特“敞亮”。在楼房施工期间,他每天都来看看,经常是一大早就来,到太阳落山才离去。

  “现在的棚户区改造和前几年可不一样,政府在拆迁前就事先建好了回迁房,我们直接就可以入住了,不仅心里踏实,而且不会再为以后是否能按时回迁担心。”居民张柏坤来到自己选定的房子里,她左看右看,兴奋不已,“真好,没想到这房子建得这么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