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改革发展巡礼·河北篇
廊坊农林科学院服务“三农”的创新之路
  河北省通过建立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将最新科技成果在示范基地进行示范展示。本报记者 刘 佳摄

  30多年前,一位80多岁的远房大妈对将要进城工作的王恭说:“大侄子,别走了,咱村老老少少都指望着这些果树啊,你就忍心扔下大家,一个人过好日子?”老人的一句话使他留了下来。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王恭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并担任河北省廊坊市农林科学院院长。

  到河北省采访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发现王恭所在的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有“三多”:第一是技术人才储备多。该院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研究员6名,高级职称科技人员30名;第二是科研攻关成果多。近年来取得科技成果160项,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26项;第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获益多。该院在22个省区市建立了50个科技推广基地,先后推广了上百个优质高效品种,创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近200亿元。

以科技创新作为生命源泉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是一个有着47年历史的农业研究机构,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时,院领导层很快认识到了科技创新是科研单位的生命源泉,并把主要精力放到了科技创新工作上。

  近几年,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承担了一系列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21项。先后进行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林果、花卉、畜牧、科技开发、高新技术园区技术项目开发研究,如地熟农业利用技术及工程设施研究、农业在微机管理及应用软件专家咨询系统研究、棚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南酸枣丰产栽培技术、廊坊杨苗木繁育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该院10多年攻关,培育出了国际优秀树种的集合体———廊坊杨1、2、3、4号。由于生长、抗虫、抗盐碱、成材四性均特别优越,廊坊杨已累计推广造林面积达900万亩,获得经济效益45亿元,社会、生态效益169亿元。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还着力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俗话说“十分收成,七分在苗”,可见秧苗质量在瓜菜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往广大农民普遍采用常规育苗法培育秧苗,这种育苗方式一旦遭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出现大量弱苗、病苗、死苗现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廊坊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室从2000年开始从事瓜菜无土育苗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了廊坊市科技攻关项目“喜温瓜菜寒冷季节无土育苗新技术的研究”。在大量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育苗法,并通过订单服务,一举解决了农民自己育苗的技术难题。

把成果转化作为增效之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前提是科学技术必须通过实用技术的转化,并让更多人掌握,才能成为强大的生产力。为了让广大农民掌握生产技术,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创新推广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于科技示范户对农民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在推广新技术时,积极采用典型引导模式,即在全市所辖区市县选1个或2个乡镇作为示范点,通过示范点辐射10个村,每个村再培养10个科技示范户,以带动其他户,网络构建成熟后再将乡镇的示范点建设成基地,使其成为农林科学院科研成果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的载体、示范田和孵化器。廊坊蜜桃97—05是廊坊市农林科学院经过无性繁殖培育的新型果树品种,经过4年推广示范,在河北、甘肃、新疆和辽宁均已落户,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

  科技成果推广范围越广,产生效益就会越大。为了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的生产力,廊坊市农林科学院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在异地建基地帮扶推广科技成果。该院在全国建立了推广基地50个,还在匈牙利、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建立了推广基地。

把科普服务作为强体之根

  农业科技只有与生产手段做到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广阔的农村和广大的农民就是农业科研院所生根发芽的土壤,科研院所只有深深扎根在这个土壤中,才有可能实现枝繁叶茂。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围绕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这个中心任务,广泛进行科普服务。该院成立了服务“三农”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服务项目有科技讲座、专家咨询、农技下乡、科技大集、农林牧诊所等。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十百千”工程,即联系10个典型乡镇,扶持100个科技村街,培训1000户农民科技骨干。仅2008年一年,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就与农民签订帮扶协议1200余份,直接服务农民17000余人,间接服务农民达40000余人。

  通过多年绿化造林,廊坊市已经有速生丰产林20多万公顷。随着大部分人工林开始郁闭,而造林初期推选的林农套种模式不再适用,大量林下土地闲置。针对这一情况,廊坊市农林科学院从2002年开展了林下食用菌高效节能栽培技术开发,并使该技术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仅此项技术就使农民每年、每亩林地增加7000元至8000元的收入。

  廊坊市广阳区九州镇是果园的集聚区,许多果树已经出现不结果的老化现象,廊坊市农林科学院为此连续举办低产果园改造、果树修剪和大棚菜管理等专题培训班。科技人员边讲、边答疑,进行实际示范操作。通过一系列培训和技术改造,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

  从事农林科研、推广工作30多年来,王恭取得22项实用的农林科研成果,转化后都直接为农民带来收益。22项成果中,有1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廊坊市农林科学院2004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先进集体”,2006年该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服务“三农”的创新之路从来没有停止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