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8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报感言
“限塑令”推动了生活中的节能环保
  “限塑令”实施后,各地集贸市场内很快风行使用布袋、竹篮等环保型用具。    邹春林摄(中经网供图)

  我国《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6月1日起正式实施后,本报连续推出了《落实好这项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限塑令”执行情况调查》、《塑料袋背后的节能环保账》、《重拎布袋子 又提菜篮子》、《“限塑令”推行两月成效明显》、《既环保又方便的替代品有哪些?》等深度报道。读者纷纷来信表示关注。

  辽宁省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塑料行业协会会长郑兆敏来信说: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目的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鼓励使用竹篮子、布袋子等替代品,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执行“限塑令”是每个塑料包装生产企业应尽的义务。

  “限塑令”实施后,不少原来生产塑料包装袋的企业纷纷转型。据《经济日报》报道,原本是塑料包装产品大县的河北省雄县把国家实施“限塑令”看成产业调整的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包装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已初步形成新的无纺布袋生产聚集地。这样的报道给我们当地的塑料包装生产企业很大的启发。我们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镇有众多的塑料包装企业,面对“限塑令”,许多企业努力适应新变化,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开发、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或其他环保购物袋和替代产品。目前生产塑料购物袋的企业大都已经完成转型。

  中青国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吴锋来信说,“限塑令”实施三个多月来,人们逐渐形成了新的购物包装习惯,许多人在去超市之前都会考虑自带购物袋。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节能减排的措施之一。节能环保不仅仅事关企业,更与全社会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限塑令”通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小塑料购物袋,把消除“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带进了千家万户,并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遏制“白色污染”、促进环保节能,每个人都必须“从我做起”。只有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改变旧的生活习惯,为遏制“白色污染”出一份力,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美丽。三个多月来,《经济日报》“限塑令”的报道有分量,有力度、有深度,是我们了解“限塑令”执行情况的好路径。

  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党群工作部杨元庆来信说,《经济日报》一直关注着“限塑令”的执行情况,并追踪报道。相关的系列报道既有企业、商家和消费者对“限塑令”实施的反映,又有记者一线观察后的调查建议,报道内容有理有据,广度和深度兼备。细细读来,发人深省,尤其是《塑料袋背后的节能环保账》这篇文章,使我深受启发。

  本人在基层发现,随着“限塑令”的日益深入人心,各行各业正逐步变被动执行为主动落实。我们新矿集团协庄煤矿早在“限塑令”实施之前,就制定了“严禁塑料袋等脏杂物进入主运、排水等系统”的规定,另外还同时出台了“有奖回收塑料袋”的具体办法,效果非常明显。现在,井下基本上看不见塑料袋了。我们还将为每一名下井的矿工配备背包、水壶和保温饭盒,让矿工们告别用塑料袋盛饭的历史。《经济日报》的报道让我们坚定了执行好“限塑令”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肖游和朔来信说,读了《经济日报》关于“限塑令”的系列报道,感觉十分亲切。“限塑令”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菜篮子被塑料袋取代十几年后,由于“限塑令”的推行,环保购物袋、时尚购物袋等新时代的“菜篮子”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限塑令”禁止使用的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大多属于一次性用品,用完就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经济日报》的报道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养成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习惯的重要意义,也让我们认识到,人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逐步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总量,为消除“白色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而努力。 (本报记者 陆敏整理)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