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因城内遍植榕树而又名“榕城”。近年来,福州市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是把“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全力加以推进。
数据显示,福州城市绿化的覆盖率达到36.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7平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在全国35个省会及直辖市中排名第4;城区6个饮用水水源地各水质指标年均值均符合国家III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为了维护城市的青山绿水和空气质量,福州投入大笔资金,新建和续建了近40座公园。为了让空气更清新,近年来福州市一方面加快公交车更新换代,一方面加强机动车尾气整治,超标排放的公交中巴现在已全部退出市区营运。据统计,近年来福州市在城市环保方面的投入达到110多亿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和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近年来,福州市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支持、政策跟进,构建了一套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城乡居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医保和社区卫生服务等七大民生工程在内的民生保障体系。以经济适用房为例,政府从2006年开始大力推动惠及普通群众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总建筑面积达255万平方米,占年度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的40%以上。福州也是全国最早探索实行低保制度的6个城市之一,从1998年起,该市以“巩固、完善、提高”为目标,在低保工作中实现了“一个不漏、一个不冒、应保尽保”。到2007年,全市发放的城市和农村低保金已经超过3.5亿元。
福州市现有农民工约55万人,主要分布在建筑、采矿、服装鞋帽等工矿企业及餐饮服务行业。市有关部门协调了多家医院积极为农民工提供低价医疗服务,到2007年底,已有10多万名农民工领到了《福州市农民工优惠医疗证》。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就近上学,福州各级教育部门从2004年开始统筹安排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实行“三个一视同仁”、“三个灵活办理”、“三个优先照顾”政策,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门槛。全市273所小学和80多所中学全部放开接纳农民工子女,目前市区及县(市)城关地区公立学校已接纳农民工子女9万余人。
采访感言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和谐
石 伟
山中有城,城中见山,内河纵横,碧水绕城,天然的优美环境使福州一年四季翠绿。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打造宜居城市做了扎实而细致的工作。福州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人的教育和教化,重视环境的美化和绿化,重视市民的生活质量,这些在本质上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一个城市能否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是衡量城市魅力最实际而根本的因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固然重要,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才是构建一个城市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