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准备好了
————写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
  北京奥运村,北京中学生正在演唱《北京欢迎你》。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奥运会倒计时牌,向万众期盼的时刻渐近。

  还有2天,48小时,2880分钟,奥运会开幕倒计时开始读秒。

  北京,随地可见印有“祥云”图案、用中英文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盖着“中国印”的旗帜、横幅,处处回荡着《北京欢迎你》、《Forever friends(永远的朋友)》的歌声。到6日晚8时,奥运会的主角————各国和地区运动员绝大多数已经到京;新闻中心通宵开放,记者已经在场馆内外、大街小巷采访;本届奥运会先期举行的女子足球比赛于今天在沈阳、秦皇岛、天津开赛;奥林匹克青年营已经开营;开幕式最后一次彩排于8月5日成功举行,交通、安检再一次接受检验;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全部上岗,脸上写满自豪;先期到达的运动员已经到各个场馆做适应性训练;奥运商品火暴热销;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主题的火炬传递经过4个多月在五大洲的传递,今天开始在最后一个城市北京进行,“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北京故宫午门广场手持火炬,揭开了圣火北京传递的大幕……

  盛会前的北京,满是忙碌、祥和、笑脸。北京的气氛,胜过节日。

  北京和中国,用五千年文明积淀、百年期盼、七年筹办,迎接奥运会倒计时牌归零那一神圣、庄严、光耀的时刻!

  奥运村和场馆:安排周到获好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截至8月5日,171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入住奥运村。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伸出友好的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旅游者。

  众多境外运动员及记者进住奥运村和媒体村后被问及的第一观感,回答大多是“真是很好,你们安排得太周到了”。“文化很灿烂”。“你们的人民看起来很自信”。

  悠闲的奥运村与紧张的训练场馆成为刚刚到达中国的外国运动员出现最多的地方。

  自7月27日正式开村以来,奥运会场馆中安保措施最严格的奥运村生活区尚未有记者涉足过,由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筛选的80名记者5日成为这里的第一批探访者。据介绍,曾连续13届为奥运会提供餐饮供应的公司和北京旅游集团合作,在奥运村内24小时提供多风味餐饮供应,包括麦当劳快餐、麦咖啡、地中海风味和北京特色在内的亚洲风味,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都应该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

  据介绍,这里运动员菜品保证8天不重复。各奥运代表队对奥运村赞不绝口,称环境是历届奥运会中最好的。日本游泳队教练上野广治对奥运村的餐厅尤为推崇,他说:“这里的烹饪方式科学,米饭很可口,牛奶也很好喝,饮食方面没什么可担心的。”

  421名公共卫生保障人员已进住奥运场馆,负责场馆内的食品、饮水、空气、传染病及病媒防控等工作,场馆保障装备配备到位。全市奥运场馆配备公共卫生保障车辆245辆,各类现场快速检测仪器433套,可以对食品、饮水等随时开展现场监测。

  奥运期间,公共卫生保障人员每天将抽检10件食品样品,对食品卫生状况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奥运核心区和餐饮服务商餐饮操作加工的关键位置,已经安装餐饮远程视频监控系统,28个终端已安装完成,360度旋转摄像头全天候实时监控食品加工现场。发现问题,监控室可以即时反馈现场公共卫生保障人员,对危险情况可以直接喊话警示。

  此外,卫生部门对全市餐饮单位10万名厨师长和冷荤班长进行了预防食物中毒十大关键环节的培训。涉奥餐饮单位、重点地区餐饮单位配备2万名考试合格的食品卫生管理员。

  为了保障场馆内饮用水安全,公共卫生人员对人员最为集中的运动员村、媒体村实行重点监测,两套饮用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分别安装在人员最为集中的运动员村、媒体村(绿色家园)的供水水泵房。对水中浊度、电导率、PH值、余氯等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发现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情况将随时报警。

  越来越多的外国运动员开始体验中国文化和国民精神。瑞士代表团团长维尔纳·奥斯伯格对北京人给予的热情欢迎表示赞赏:“奥运村真是魅力十足,所有的人都非常乐于助人,看上去大家都自信而快乐。”

  “这里让人印象深刻,有着顶级的赛道,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这是一个新的杰作,祝贺中国能有这么好的场地”。8月5日下午,法国男子四人双桨运动员塞德里克·贝尔雷训练后,在位于北京东北郊顺义区的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场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一批运动员开始熟悉场地,做适应性训练。在水上运动场,记者见到一批运动员开始“预热”:有的校艇,有的在激流回转赛道上搏击,不时有人落入水中。

  曲棍球场馆竞赛团队技术运行经理金宝林介绍说,从27日场馆开馆一直到奥运会开始前,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场馆已经制订了一整套详细的训练计划,为各参赛队提供服务。北区曲棍球场馆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分别有两个曲棍球场地,目前已经排好训练“档期”,一些球队将逐步开始按计划训练。目前,已有中国女曲、中国男曲和阿根廷男曲等队伍进行了第一场训练,其他十几支队伍也将有序进行训练。

  赛会服务:忙碌而有序

  由于执行了120多项节能措施,所有的比赛场馆在运行时可节能50%,居住设施包括奥运村和媒体村可节能65%。在城市交通方面,市政府致信市民恳请大家“绿色出行”,奥运会前后全市党政机关停驶50%的机动车,社会车辆实行单双号限行;从北京公交地铁降低票价到建设高效自助乘车系统……一点一滴无一不表现出北京奥运的绿色诉求。

  7月30日,日本马拉松选手尾方刚在北京的大街上试跑了20公里后很满意,他说,北京的空气“比以前清新多了,跑起来很舒服”。

  对北京环境污染的担心,不断见诸于境内外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中。而当人们走进北京,这些担心被逐一消除。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费利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的空气质量比外界想象得要好,他认为奥运会期间因空气质量调整比赛时间的可能性很小。上周,北京持续出现雾霾的天气。一些外国媒体报道称,北京实行交通限行措施后空气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对此,费利表示,判断空气是否存在污染不能全凭肉眼,要靠科学数据说话。他说:“能见度降低,许多人就认为空气质量有问题,但我们清楚,那其实不是污染,是雾,一种自然现象。”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永奎斯特5日上午在国际奥委会第120次全会上作陈述时说:“我相信,北京的空气质量不会对运动员和游客产生大的影响。”

  今年3月,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对去年8月北京的一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后发表声明称,北京的空气质量基本令人满意。永奎斯特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空气质量的标准分为三档,国际奥委会在评估北京的空气质量时采用的是中间那档标准,这种标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应该说,那些标准相当严格,但北京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事实上,现在的空气质量的各种数据都超过了去年同期。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表示,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完全可以得到保证。

  北京地区的104家院内应急医疗救治网络医院全面启动赛时应急备勤机制。其中1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8个应急救治基地可随时接收100名伤病员,37家三级综合医院可随时接收50名伤病员,54家二级综合医院可随时接收20名伤病员。

  二、三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人员、设备、病床准备到位,应急备勤。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为传染病收治定点医院,集中收治突发传染病患者。由创伤、中毒及化学污染、传染病、烧伤、放射病、心理干预组、血液及医学检验等8个专业、81名专家组成应急医疗救治专家组,24小时待命。

  北京疾控系统20支共300人的卫生防疫小分队、卫生监督系统40支共200人的卫生监督应急小分队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任务,分别在市及区县疾控中心、区县卫生监督所备勤,随时待命。53家传染病网络实验室进入战时应急状态,随时准备开展检测工作。

  由于奥运,北京的安全备受瞩目,一整套制度化的、运转流畅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已经启动。北京市应急委的官员称:“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细化到以分和秒来计算应急反应,应急事件分秒必争!”今年7月1日,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指导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2005年4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应急办”)作为常设机构成立,组建了13个专项指挥部。在北京,实现37种法定传染病24小时网络直报,半小时内,相关部门可以对流感、炭疽、霍乱等作出初步疫情判断,4至8小时内明确SARS、禽流感、霍乱等可疑病原体诊断。针对奥运会期间天气炎热容易出现的肠道传染病,北京335家肠道门诊监测预警系统将对每一位就诊腹泻病人均化验标本并上报,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北京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IBC)是奥运会比赛时广播电视的运行中心,世界各地的转播商将从这里把奥运会的盛况传递回去。7月23日晚上,一个“小插曲”让这里的人们虚惊了一场。

  当日18时30分,正在从事调试工作的部分媒体人员突然闻到了一股异常气味,是“沙林毒气”还是“煤气泄露”?本能和职业敏感让一些媒体人员撤离到室外空地。

  2分钟后,场馆运行团队安保人员、煤气、消防、防化等相关专业人员到达现场,查明位于地下二层西南角的油漆物品倒洒后,气味通过楼层的风道散发,排除了煤气和其他有害气体泄露的可能性。

  经过冲洗、通风和细致的解释工作,20分钟后,国际广播中心运行恢复正常。当晚,国际广播中心负责人向媒体通报了这一情况,并向转播商致歉。

  这一快速反应的背后,是一个管理科学、信息透明、全民参与、日趋完善的公共安全保障与管理体制的生成。

  交通组织方面是与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在奥运前夕更受关注。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志介绍,北京为高标准做好奥运交通运输服务,专门制订了奥运交通保障方案,开通了直接服务于奥运的34条公交专线和三条轨道新线,设置了长为285.7公里的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对1541公里城市道路、318处奥运公交专线站台、64个地铁车站及所有省际长途客运站进行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错时上下班等12项配套措施。赛会期间北京能够为奥运会提供一流的城市交通服务。在全力保证赛时赛事交通顺畅的同时,北京也尽力把对市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通过开通新线、增发新车等措施,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运力预计每天可增加近500万人次。从7月20日至8月3日,公共交通出行人次平均每天为1690万。北京的公交运力完全可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

  旅游接待方面。北京市住宿资源充足,5790家住宿单位、66.5万张床位完全可以满足奥运期间的住宿需求,598户“奥运人家”为海外游客、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北京建立了多渠道的奥运旅游咨询服务体系,设置了56个城市信息亭提供奥运咨询服务,在首都机场免费投放了22万册旅游地图,开通了北京旅游服务呼叫热线。旅游服务质量受到高度重视,奥运期间,各旅行社实行旅游团队接待日报制度,对奥运旅游团队的接待服务质量进行全程监督。为了进一步做好服务,北京110紧急救助系统、12345非紧急救助中心和12308奥运观众呼叫中心都有多种语言服务功能,可以为各位来宾提供语言上的服务。为方便国内外来京人员,北京专门设立550个指路点。

  与此同时,电力保障、供水保障、市容市貌、开幕式期间的交通和出行都被列入这几天的大事、要事,有专人负责,专门的部门来执行,专门的队伍来检查。

  市民:热情而自信

  记者采访中看到,在机场内外、地铁上下,公交站旁,在奥运村、新闻中心、媒体村,在各个社区、学校、商店……到处都有各种志愿者的身影。一些年轻学生被晒得黑红的脸庞,不时在烈日下流出汗水,甚至滴到地上。但他们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热情、有礼、主动。在奥运村、媒体村,有时一些本不该他们做的事情,他们也都抢着去做,像帮人开门、搬东西。这一幕深深地印在记者的记忆中。

  10万名赛会志愿者已经上岗,20万名拉拉队准备出发,近百万城市志愿者已经活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吴湘舟,北京第13中学教了37年英语的退休教师,近三年来毛遂自荐在前门街道做志愿者,义务教授居民学习英语。“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现在都可以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前门的故事了”。67岁的吴老师说到自己这些“学生”,流露出骄傲的神情,“我们这个班的学员,最小的将近60岁,最年长的近80岁”。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在身的吴老师的这种执着,老伴一语道破:“退休了还能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事情,还能发挥专长,这叫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奥运会需要全民的支持。”这几天,他们一直在前门地区为参观新前门的国内外来宾指路、讲解,这几年学的英语有了用武之地。

  北京的什刹海是外国人旅游、住宿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社区干部张景蒲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做好奥运外围保障工作,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休息。治安巡逻、老年指路、流动人口登记、卫生检查、不文明行为纠正、奥运拉拉队……庞杂而琐碎的工作填满了这些年过半百的基层干部的日程表。“开奥运会可是个系统工程,大事小事最后都要归到社区来落实。我们社区每个人的工作量都翻了好几倍,”张大妈认真地说,“可是我们这流传着一句话,选择了这个工作,就选择了奉献。”

  在地铁站、公交站,自觉排队成为人们的习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者明显减少;公共场所禁烟得到有效实行。北京显示出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形成的从容和自信。

  遍布本市各个区县的26个奥运文化广场全面开放。人们可在这里享受每天8小时以上、连续66天的奥运欢乐。15支各省市文艺团队、2支港澳文艺团队、14支外国文艺团队、523支北京市民自发组织的文艺团队将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精彩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残奥会闭幕后。

  奥运文化广场是城市奥运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诠释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体现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为公众提供了参与奥运文化活动、分享奥运欢乐的机会;也成为展示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搭建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

  8月2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我非常高兴中国政府遵守当初申办奥运会的各种承诺,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代表团达到了205个,超过了上届雅典奥运会。”

  8月5日,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国际奥委会第120次全会上说,北京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圆满完成,已全面进入赛时运行。所有竞赛、训练场馆以及奥运村等相关设施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贵宾服务工作也已安排就绪,为注册记者服务的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以及为非注册记者服务的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已投入全天运行,每天举行新闻发布会,24小时受理采访申请。

  7年精心准备,北京终于正式亮相。雪域高原的祈福法号、神州内外的激情火炬、北京上空的蔚蓝天空,处处听闻到东方文化深厚底蕴与奥林匹克现代精神的相生相和,互为阐发。激动、自豪、自信的心情在13亿国人内心荡漾。

  两天后,奥运圣火在“鸟巢”升腾的时刻,面对全世界的目光,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奥林匹克在中国正在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文/新华社记者 苏会志 李 舒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