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是个年轻的港口。
1980年,在经过多方论证之后,日照以水深条件好、不冻不淤等优势被交通部选中作为我国“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口的深水港址;1986年,日照港经过建设者的艰苦奋战,在创了多项建设新工艺之后,正式开港。从开港到现在,只有22年时间。
日照港是个发展迅速的港口。
当它以煤炭运输为主的时候,它的港口吞吐量曾跃居全国第10位。自2003年改制成立集团公司到2007年,它更是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日照港速度”。短短几年间,港口吞吐量由2002年的3805万吨增长到1.3亿吨,泊位由18个增加到35个,一举成为全国第一大矿石进口港、第四大煤炭输出港,并逐步发展成一个集货物装卸、运输、仓储、船舶燃料供应等多种业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是什么催动着这个年轻的港口焕发出勃勃生机,创造出让人惊叹的发展速度?记者在日照港采访,试图从它的发展轨迹中找寻到答案。
从“煤码头”到亿吨大港
不仅仅是吞吐量的增长
50岁的王剑是日照港股份二公司的一名员工,1982年毕业于山东工学院。作为第一批分配到日照港的大学生,王剑至今对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历经了近3年施工准备,日照港终于在石臼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破土动工了”。回想这20多年的工作经历,王剑感叹道:“我们见证了日照港的发展。”
当时国家对日照港的定位是大型煤炭输出港。1986年日照港投产第一年,全年完成的吞吐量是264万吨。用现在的日照港人眼光看,那时候的日照港是“只吐不吞,货种单一”。而日照港开港20年之后的2006年,港口全年的吞吐量突破亿吨,一举成为全国沿海第九个、山东省第二个亿吨大港。
王剑所在的日照港股份二公司是一个以矿石等杂货业务为主的装卸公司,在谈到他这些年的经历时,港口的变化始终是他嘴边的话题:“过去港口主要货物就是煤炭,我们二公司就是港口的一个杂货装卸队。”如今的公司让王剑引以为豪,“2007年,我们二公司的货物吞吐量是5800万吨,矿石业务大概占到一半,总吞吐量占到日照港生产总量的四成还要多。”
郭明章是日照港股份二公司装卸队的党支部书记。他介绍说:“去年载重23万吨的矿石船‘河北创新’号到港,我们队创造了连续不中断作业、每小时8016吨的矿石卸船效率,再次刷新2006年由我们创造的每小时7359吨的矿石卸船效率世界纪录。”
高效率始终是日照港人的自豪与骄傲。“我们用了20年时间跨过亿吨关口,这样的速度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日照港党委副书记王爱东表示,日照港真正开始大发展是在最近5年。
2003年日照、岚山两港重组成立日照港集团以前,两港吞吐量加到一起也就3000多万吨,港口能力不足,功能单一,经营观念落后,在港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势日趋严峻。
面对这一形势,日照港果断做出了“高起点规划、综合型建设、现代化管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将港口规划岸线由原来的9.8公里延长到24.9公里,由80个泊位、1亿吨以上规划能力扩大到247个泊位、6亿吨规划能力。
日照港集团把推动员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一条工作主线,常抓不懈。“实现亿吨港,我能做什么”、“假如我是客户”等一系列讨论在港口上下展开。“大家都感到一把热火在心底燃烧。”46岁的刘剑峻提到几年前的这些讨论记忆犹新。正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全港员工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激发了企业内在的活力,坚定了广大员工跨越发展的信心,为实现亿吨港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006年9月,在交通部正式发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对日照港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清晰界定,明确了日照港为专业化煤炭装船港,大型、专业化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散货中转储运基地和集装箱支线港的地位,为港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2003年改制成立集团公司到2007年,短短5年间,日照港由开港之初的煤炭输出港,发展成为目前拥有石臼、岚山两大港区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沿海主枢纽港和大宗散货物流中心。港口吞吐量由2002年的刚过3000万吨到2007年的1.3亿吨以上,年均增长30.5%。
从亿吨大港到临港产业带
不仅仅是功能的提升
日照港越来越大了。“但大了之后怎么发挥‘大’的作用?怎么带动临港产业发展?怎么推动整个城市产业合理布局?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必须回答,而且要回答好。”日照市常务副市长侯成君显得胸有成竹。
盛军是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备料主管,他所在的仓库有三个堆场,每个堆场是12.5万立方米。在盛军看来,公司把厂子建在日照港太有眼光了。“我们的原料到港后,不用卸船可以直接通过传送带到达堆场,再从堆厂传送到车间,完全是一条龙生产。”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比起建在内地,每吨原料要少花200多块钱运费,每年的运费就要省2个亿。”
盛军所提到的这种合作模式,是日照港专门在粮食、木片和水泥等货种上同合作企业采用的“前港后厂”的模式。“这样日照港对临港工业的作用就直接显现出来了。”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表示。按照这种模式,港口在前建设专业化的装卸泊位,合作方则在港口后方的工业区内设立生产工厂或加工基地,将进口的原材料直接从前沿码头通过专用皮带运送到合作方的工厂,或者将出口的产品从工厂直接通过专用泊位装船出口,减少物流运输环节,降低物流成本。
在杜传志看来,港口作为综合物流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和枢纽,既是各种运输方式的交换点,又是物流、货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港口应该积极发挥资源配置的优势,与上下游大企业和同行业先进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形成关系相对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更好地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沿海港口激烈竞争的形势,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为此,在对外合作中,日照港不拘泥于采取传统的价格优惠等简单的手段,而是不断地创新合作模式,始终坚持换位思考,立足于同企业实现共赢。
在“前港后厂”的合作模式中,日照港先后与韩国大宇水泥(山东)有限公司、济南山水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在散装水泥业务上,与中储粮、中纺粮油、邦基三维、新良油脂等大型粮油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近年来,日照港的散装水泥、粮食、木片吞吐量一直稳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
不仅如此,在与韩国大宇水泥(山东)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中,日照港还采取出租码头的方式,出租在港内建设水泥粉磨站的土地和专用出口装船泊位,减少物流环节,降低了合作方的储存和运输成本。港口则通过设立保底装卸量的方式按吞吐量收取租金,大大减轻了生产和货源组织工作压力。日照港还与煤炭主要客户共同组建股份公司,通过积极推动股份公司上市和再融资,除每年的现金分红外,港口与各股东的股权价值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5倍以上。
在选择合作项目时,日照港特别注意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促进临港工业和相关加工配套服务等产业的聚集,实现了港口发展与产业聚集的互相促进。
2003年6月,日照港与济南钢铁、莱芜钢铁、邯郸钢铁、济源钢铁、海鑫钢铁等5家腹地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钢铁企业合资成立昱桥铁矿石装卸公司,共同投资建设20万吨和30万吨铁矿石专用码头,并负责码头建成后铁矿石业务的经营,在全国沿海港口开创了以资产为纽带合作经营铁矿石装卸业务的先河。
随着日照港大型铁矿石接卸专用泊位的建成,来自河北的民营钢铁企业选择了在日照投资建厂,凭借原材料运输低成本优势,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年产能迅速发展到750万吨。日照港铁矿石业务的高速增长和日照钢厂的快速崛起,对山东省钢铁产业战略布局规划产生积极影响,并最终将山东省惟一的年产2000万吨钢的精品钢铁生产基地落户在日照。
与中储粮等粮油加工企业的合作,带动了粮油运输等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与中石化和中石油合作开辟的原油运输业务,通过日照—仪征、日照—东明输油管线的建设,在进一步扩大日照港服务腹地的同时,也提升了港口在国家原油运输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
截至2007年,日照港拥有煤炭、矿石、水泥、粮食、钢材、木材、石油、液体化工、氧化铝、集装箱等十大主导货种,是全国第一大矿石进口港,第四大煤炭输出港,全国最大的散装水泥中转港、粮食、木片、镍矿石接卸港。日照市也初步发展形成了机械加工、浆纸、能源、液体化工、冶金、以粮油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等六大临港产业。
从临港产业带到鲁南出海通道
不仅仅是腹地的延伸
翻看山东省的地图不难发现,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鲁南的五座城市,沿着兖石铁路和日东高速一字排开。可以说,日照是鲁南经济带最直接的出海大通道,担负着鲁南对外开放窗口的示范功能。
来自日照港的综合数据显示,目前鲁南地区仅临沂一市的发展,就为日照港贡献了60%的集装箱货源,而整个鲁南地区则支撑了日照港20%的吞吐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鲁南地带,已经成为日照港口经济的战略要地。
“日照港后方陆域纵深广阔,与鲁南经济带优势互补性强,是理想的临港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钢铁精品、装备产业转移承接地,”杜传志也深刻地认识到腹地对港口的重要性,“哪里有货源,哪里有需求,市场就开拓到哪里,港口就辐射到哪里。”
刚刚成立的日照港————临沂立晨物流国际集装箱合作箱站,是鲁南地带第一个“无水港”,2007年实现货物周转值接近400亿元,年周转集装箱规模达12万标箱,占到日照港整个集装箱吞吐量的近30%。日照港的物流堆场也因此向内陆推进170公里,鲁南地带临港整合能力得以迅速提升,日照也因而成为鲁南地带对外开放的战略载体。
不仅仅是鲁南地区,日照港还将眼光投向了内陆腹地和境外市场。一方面,日照港积极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开拓市场,调整货源结构,扩大内陆口岸直通,加强市场对接,积极主动地融入腹地市场,增开内陆班列,将港口服务延伸到腹地,构筑起畅通的现代物流运输大通道,使腹地空间化、网络化,不断增强港口对腹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2007年,日照港先后在新疆、陕西、河南、山西等地集中开展了业务推介,不断丰富服务手段,探索建立“无水港、旱码头”,实行跟进服务,更好地服务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日照港加强海外市场的开拓,加大国际中转辐射,利用专业化、深水化码头,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合作建设了日照港铁矿石分拨中心,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进口港。
此外,日照港还广泛开展与港口上下游关联产业、优势资本的招商引资,积极开展港企、港航、港铁、港港间的合资合作,构建良好的物流平台,拓展物流产业链条。加强与鲁南经济带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使日照港真正成为承接全球范围内资源流动的有效平台。
“到2010年再来看吧,日照港的通过能力和吞吐量要双双达到2亿吨。”日照港为明天描绘了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