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际财经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8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线观察
新加坡:发展水务产业 拓展水务市场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李 满

  近年来,无论在水资源发展管理模式方面,还是在宜居城市建设领域,新加坡的成功经验都获得了肯定,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重视。日前,新加坡又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主题为“城市持续水供解决方案”的国际水资源周系列活动,为把自身努力打造成为世界水务中枢再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活动,不仅参会代表层次高、人数多、界别广、规模盛大,主办机构还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综合平台,把政策、商业、科技和环保组织代表都聚集在一起,使他们既有个别讨论空间,又有跨领域交流的机会,形成了本次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的明显特色。

  根据新加坡政府公共事业局的预定目标,希望本次系列活动能够打响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的牌子,5年内使其成为全球水务业界最受瞩目的盛事。实际上,本次活动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期间,新加坡成功举办了“水务领袖峰会”、“水资源大会”、“国际水博会”等多项有关水务的会议和论坛,还同时召开了“世界城市峰会”和“东亚宜居城市峰会”,吸引了近5000多人参加会议。

  为了拉近参会代表、本国公众与水的距离,给会议注入轻松的元素,主办机构寓教于乐,别具一格地举办了水嘉年华会,安排有兴趣者免费试坐香蕉船、独木舟和龙舟,亲身体验有趣的水上活动。主办机构还特意从澳大利亚请来滑水高手,为观众呈现优美的滑水芭蕾舞、双人回旋和滑水小丑等花式滑水表演。

  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在合理使用土地、扩大绿化面积等方面下功夫,尤其近年来在水务管理、水资源再生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既解决了自身缺水的现实困难和后顾之忧,而且也为应对全球性的水资源缺乏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新途径,使新加坡作为“花园城市”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事实上,新加坡虽然降水丰富,却一直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缺水状况,人均水资源只有211立方米,居世界倒数第二,超过50%的供水依赖进口。新加坡政府早就将水资源视为永久性的战略资源,积极通过科研开发等多种途径寻找新的水源。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加坡开源与节流并举,已成功发展了四大“水喉”战略,即: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有效地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需要。

  调查显示,新加坡每年的“水量流失”只有5%,失水量很低,成为全球水源和废水管理模式最具效率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特有的水源管理经验2006年被列入联合国《人口发展报告》,成为供其他国家参考借鉴的典范。其负责计划、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公共事业局,也被誉为世界最佳的水务管理机构之一,并在去年荣获了斯德哥尔摩工业水资源奖。权威的《国际水源发展学报》曾经刊文指出,新加坡的水资源在质与量、供求管理、公共与私人机构参与、效率与公平考量、国家战略利益与经济利益,以及在增加国内水供产量及外来水源方面,都成功地取得了平衡。

  两年前,新加坡政府确立目标,希望在2015年之前把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水务中枢,拨款5亿新元资助环境及水源科技研究。政府采取鼓励措施,扶持本地展开多项大规模水务工程,如研发新生水,建造深隧道阴沟系统及滨海堤坝等工程。新加坡也在迅速向国际“水务中枢”的目标大步迈进,不仅已经成功地把缺水的劣势转变为优势,而且还有力地带动了水务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新加坡当地水务业市场上有50多家国际和本地公司正在大显身手;新加坡国内的8家水务公司纷纷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商机;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欧美、日本等世界众多水务业者以此为基地,开拓亚洲水务市场、进行水务新科技的实验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水资源周期间,新加坡宣布成立水务政策研究院和宜居城市研发中心,确定以全球化趋势和城市化进程为研究方向,立足解决世界性的现实问题。这两个机构的设立,不但有助于新加坡推广自己在水务管理和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也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应对相同的挑战开辟了一个新渠道和新空间。我们不难期待,两个研发中心将以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为依托,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在专家和政策层面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探讨与合作,为解决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做出独特的贡献。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