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记者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村通公路造福西海固农民
本报记者 许 凌 通讯员 拓兆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在5年内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公路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不但结束了广大农民行路难的历史,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2003年起,宁夏南部山区加大修公路力度,农村客运被各级政府列入了重点实施项目,修好一段公路,开通一条班车线,让农民出行更加方便。

  “俺们村里通公路了!”“俺村也通公路了!俺们山里人也坐上班车了!”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农村客运站,一群朴实憨厚的农民围着记者,诉说着家乡的变化。

  2007年,国家级贫困地区———宁夏西海固各县区实现了村村通路。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周舒欣慰地说,“宁夏南部山区在短短的5年内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不但结束了广大农民行路难的历史,而且将一直徘徊不前的地区经济带上了发展之路。”5月,记者沿着崭新的山区公路来到了西海固地区采访。

多方筹资修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厅5年共筹措公路建设资金169亿元,其中三分之一用于南部山区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 

  

  2003年,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宁夏开始了大规模公路建设,全区三成左右的资金投向西海固,南部山区成为建设重点。“西海固地区修路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西海固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为湿陷性黄土,易塌陷,怕水冲,需要攻克路面塌陷难题;二是资金问题。”自治区交通厅规划处副处长倪正新告诉记者。

  修路耗资巨大,而宁夏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十分有限,怎么办?自治区交通厅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除争取国家资金和银行贷款之外,积极开辟了新的筹融资渠道。据统计,自治区交通厅5年共筹措公路建设资金169亿元,其中三分之一用于南部山区公路建设。

  有了资金保证,自治区交通厅首先开始进行南部山区国省道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他们先后投资改造了国道和省道共9条公路,全部达到了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一半以上的公路达到了二级技术标准。农村公路则实现了县至乡镇全部通油路,乡镇至行政村村村通路,部分通油路。为了开发六盘山区的旅游资源,自治区交通厅专门修建和拓宽了通往六盘山景区景点的多条旅游公路。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自治区交通厅共安排固原市各类公路建设投资46.6亿元,建成公路项目250个,建设里程4000公里。目前,固原市5县区共有公路5651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9.2公里,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每百平方公里9.2公里。

  2005年,自治区交通厅修建南部山区第一条高速公路———同心至固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实现了全区所有地级市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南部山区融入了全国高速公路网。2007年,固原至什字36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投资20亿元的什字至沿川子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另一条投资35亿元的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东山坡至毛家沟段已开工建设。这样,西海固地区有两条高速公路过境。目前,全市各个行政村的农民都能在两个小时内到达县城,从县城出发两个小时内上高速公路。

  记者一行驱车从西吉县城前往红耀乡,一路柏油路平整,路标齐全,很少有陡坡和急弯。自治区交通厅宣教处处长李学平告诉记者,虽然南部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晚,但规划和建设起点高,特别注意了道路安全和节能环保。在路标的指引下,一条新修的沙砾路将记者一行带到了小岔村。村头的大沟上架起了一座大桥,村民们在桥上来来往往,拖拉机从桥上驶过。马老汉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扯着嗓子唱了两句:“世上大路千万条,我家门口有了桥!”

  短短5年,宁夏南部山区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国省干道全部达标,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里程翻番,投资总额超过了2002年前53年的总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宁夏南部山区公路建设何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周舒向记者娓娓道来: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宁夏地处偏远,区位劣势明显,交通制约着宁夏的发展,“通过交通来改变宁夏的区位劣势”是自治区的发展战略之一。二是正好赶上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国家对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三是地方政府部门重视。认识到交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修公路热情高,积极筹资修公路。四是自治区政府给予发展交通优惠政策,如各地市县无偿提供修公路用的沙石等,节省下来的资金用来修建更多的公路。

  记者从自治区交通厅了解到,2007年至2011年,国家及自治区还要继续在固原市投资80亿元,确保南部山区农村公路网的建设和完善。

班车开到村子里

  修好一段公路,开通一条班车线。截至2007年,固原市四县一区各类客运班车达到了866辆,比2002年增长了近6倍,90%的行政村通了班车,公路客运网已基本形成。

  

  公路通了,出行不再困难,而且村村通公路不久,马上就通了农村班车,出行一下子便捷了。

  村里开通班车后,小岔村的马老汉和几个村民平生第一次进城。早上8点他们在村里坐上了进城的班车———5座的松花江牌小面包车,1小时后进城下车,他们在城里转了一上午,买了些生活用品回到车站坐班车回家。马老汉高兴地对记者说,“有了桥,不怕洪水了,有了农村班车,刮风下雨也不影响出门了。”

  现在,像小岔村这样通班车的村子在南部山区已经相当普遍。从2003年宁夏南部山区加大修公路力度,农村客运被各级政府列入了重点实施项目,修好一段公路,开通一条班车线。限于经济条件,也由于山区农民居住过于分散,19座的中型客车跑县乡道路,5至7座的小面包车跑村道,构成了进村入户的神经末梢。截至2007年,固原市四县一区各类客运班车达到了866辆,比2002年增长了近6倍,90%的行政村通了班车,公路客运网已基本形成。

  农村班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农民们乘坐班车到城里看病、购物,还可以把农副产品运到集市或城里卖。班车沿线设立客运站和招呼站,招手即可上车,非常方便。农民还可免票携带化肥种子等农资,特困户残疾人可免费坐车。有的农民早上坐车到城里打工,晚上坐车回家。

  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客运之所以发展迅速,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是关键。自治区交通厅对所有农村客运车辆给予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和燃油补贴;海原县在村村通公路后,县政府在本级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一次购买了40辆9座的小客车投入农村班车线运营;隆德县由政府支持组建股份制客运公司,通过公司化管理来规范和壮大农村客运市场;红寺堡开发区则因地制宜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在保证让农民“行得了”的基础上,细化农村客运服务,让农民“行得好”。

山区百万农民受益

  要想富,先修路。因公路而兴的农村优势特色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带动地区经济前进的引擎。

  

  要想富,先修路。固原市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让这个国家级贫困地区的经济步入了正轨,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固原市原州区马园村拥有干旱山区十分难得的水源。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菜,种菜经验十分丰富,但山梁挡住了该村通向外界的路,蔬菜运不出去。2000年自治区交通厅修建了固胡公路,穿越15个行政村,打开了马园村通向外界的大门。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马园村在2002年从山东寿光引进了二代日光温棚,建起了全市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和批发市场,使蔬菜种植面积从几百亩扩大到目前的3000多亩,年产蔬菜16000多吨,反季节叶菜远销到河南、四川、湖北等地,菜农户均收入超过20000元,全村90%的村民脱贫。现在,菜农足不出户,来自各地的大货车直接就把菜拉走了。

  以马元村蔬菜种植为代表,马铃薯、小杂粮、草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西海固农民脱贫的主要渠道。村村通公路后,小岔村村民依靠外出打工和种植马铃薯增加了收入,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马老汉告诉记者,通公路当年每公斤马铃薯就能多卖0.15元。而西吉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过去的10余万亩激增到2007年的120万亩,规模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价格较以前翻了10多倍,西吉县也荣获“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称号,全县农民种马铃薯人均收入800元,占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县委书记丁卫东告诉记者,公路建设每年对西吉县经济的贡献率在10%以上。

  公路修通后,南部山区旅游业、加工业、建筑业、商业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公路修到哪里,加油站、砖厂、商店、饭馆、面粉加工厂、市场就跟到哪里,二、三产业开始成为南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西吉县兴隆镇因路而兴。目前,仅中静公路穿过兴隆镇22公里的沿路两旁就聚集了各行各业的摊点店铺900多家,淀粉加工厂270多家。服装经营户李扣香10年前还为全家温饱发愁,现在她拥有3家服装店铺,年收入超过5万元。她感叹说:“我们山区地薄干旱,光靠种田难过上好日子。现在好了,通了公路,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自治区扶贫办主任杜正彬告诉记者,近年来扶贫的重心和突破口由农业转向特色农业和二、三产业后,南部山区人均纯收入在959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已由2002年的63.9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7.2万人。

  旅游业因公路而活,已成为固原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六盘山旅游资源众多,但过去因交通不便游客稀少,现在公路网将越来越多的游客带到了六盘山。六盘山如今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3年至2007年共接待游客174.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亿元。

  因公路而兴的农村优势特色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带动地区经济前进的引擎。目前固原市一产的比重由2002年的39%下降到14.8%,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草畜业、特色农业、劳务输出、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带给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3%,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固原市市长白尚成激动地说,“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间,固原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5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贫困人口减少了70%。可以说固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5年,也是固原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的5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5年,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