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经济日报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5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昌:昔日英雄城 今朝展新容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南昌赣江市民公园新貌。    南新轩摄

  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在喧嚣的街市中依然透出千年积淀的文化韵味。

  这是一座让人感到温馨的都市,映入眼帘的一景一物是如此熟悉而又耐人寻味。

  在打造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过程中,一次又一次飞跃的城市建设理念,正支撑着南昌城市功能一步步提升。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南昌逐渐焕发出一种全新的活力与魅力。细细品味这座城市,不难发现“现代新城”、“亲水南昌”、“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今天南昌发展的具体体现,一座动感的活力都会跳跃在中部版图上……

现代城

  大诗人王勃1300多年前面对滔滔流过的赣江,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今天,赣江依然在流淌,然而滕王阁四周的风景已大不一样。登临南昌滕王阁,顿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周围遍布的高层现代楼宇,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这里不但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城,也是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一座朝气蓬勃的新城。 

  50多年前,南昌的城区面积仅有8平方公里。而现在,这个数字却扩展了20多倍。有谁能想到,一个建城时仅为“方圆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的土城”,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昌的楼房变高了,道路变宽了,街景变美了,城市越来越大了。

  南昌合理确立发展的时序布局和空间开发总体格局,促进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和发展资源的科学配置,促进南昌半小时经济圈更加有效地对接长珠闽,加快形成南昌大市域经济发展格局,把南昌的城市功能更加突出地聚焦到“更加适合生活、更加适合创业的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承东启西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特色魅力的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走向国际的现代花园城市”定位上来。

  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南昌提出了“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其规划总体空间格局为“一江两岸,南北双城,张开双翼,敞开四门,内外有环,外带五个组团”,并将“依山傍水,两核拥江”列入城市核心区域的规划中。此空间布局是以赣江为分隔,两岸分别按照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城区即昌南、昌北进行布局,形成“一江两岸”城市新格局。经过多年的建设,南昌“一江两岸”已展露新姿,成为南昌城市发展的一大亮点。

  按照“发展新城区,控制老城区,储备朝阳区”的总体思路,在开发红谷滩新区期间,南昌对朝阳洲地区一直是以控制储备为主,所以2007年之前都是将其作为储备用地。随着南昌的快速发展,“一江两岸,双城拥江”的城市框架已经拉开,红谷滩新区的开发建设也日趋成熟,因此南昌决定启动朝阳洲地区的开发建设,更好地完善城市格局。2007年11月21日,南昌市规划委员会召开2007年第3次会议,原则通过了《朝阳洲地区控规调整方案》。根据新方案,整个朝阳洲地区将被打造为南昌的“新四城”,即“现代宜居之城”、“绿色交通之城”、“滨水生态之城”和“文化休闲之城”。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在推进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发展的同时,将道路改造列入了重要一环。南昌处在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性交通枢纽位置,是惟一与“长珠闽”毗邻且相连的省会城市。随着城市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南昌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路网改造和对外交通建设,并通过加强与景德镇市、鹰潭市、临川市、宜春市的交通联系,形成南昌中心城市的一级辐射作用。昌九高速、昌樟高速、梨温高速、温厚高速、乐温高速将南昌市所属四县连为一体,融入南昌市半小时经济圈,各县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一批工业主导型、资源开发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城镇,形成中心城、卫星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一体化的城市化群体,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目前,围绕南昌市主城区城市道路“10分钟上快速公路、20分钟上高速公路、30分钟达到南昌市各县区”目标,南昌基本形成“三环十一射”、方格网为基本形式的“蛛形”网络结构。

亲水城

  水有着独特的流动之美,正因为如此,流动的水活力十足。而一座城市有了水也同样如此,被水包围的南昌城活力四射。在南昌,水与城市相生相息,城市与水和谐发展,市民生活“乐在其中”。

  到过南昌的人,都会说这座城市是“天生丽质”。的确,南昌城内四湖点缀,城外四湖环绕,得天独厚的丰富水资源,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诸多灵性。南昌山水环绕,风光绮丽,西挽西山,北望梅岭,赣江穿城,湖泊环抱,水域面积占到了城市面积的30%。城里有东、南、西、北“内四湖”,城外有青山湖、艾溪湖、象湖、梅湖“外四湖”。现在,南昌又“长大”了,前湖、碟子湖、瑶湖等四湖也悄然走进城区。

  南昌的决策者认识到,这是建设城市的最大财富。对湖的整治开发,南昌按照“环湖一条路,沿路一片绿,依湖一片景,连湖活水系,靠湖聚财富”的思路,规划部门根据各湖的自然个性、文化背景,分别建成各具特色的景区。青山湖定位为“都市魅力”,以欧式园林风格为主,主题公园、都市风情、时尚休闲为特色的景区;象湖定位为“传统内蕴”,以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为主,展现南昌市地方文化和传统风貌、具有水上活动和休闲娱乐等特色的景区;梅湖规划以八大山人纪念馆为文化核心,湖区则保持原有的水乡风貌和田园野趣。

  有着4700多亩水面的青山湖历史上因“水秀”而得名,但长期以来一直以排污、调蓄为主要功能,每年污水大量排入湖中,湖水受到严重污染。近年来,南昌投入巨资,对青山湖进行大规模的清淤护坡、截污引水、美化亮化。2001年,青山湖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淤泥清理145万立方米,铺设排污管道4.7公里,环湖10公里沿岸建成20米宽的风光绿化带。2002年7月,清澈的五干一分渠的水源引进青山湖,青山湖结束了“死水湖”的历史。围绕这一泓碧水,湖滨、相思林、燕鸣岛、体育公园等公园相继建成。

  南昌大做“水文章”,湖泊的整治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据统计,2007年南昌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为348天,全年优良率为95.34%,创下南昌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已连续4年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1位。湖泊的魅力还不仅于此。湖宽了,水活了,皮划艇冠军赛、龙舟邀请赛、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等水上运动表演、比赛的蓬勃兴起。这些活动大大提升南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说,城市化必须遵循对自然、对人、对文化尊重的原则。南昌市打造“亲水城市”,注重山脉、水脉、人脉、文脉的有机统一,将山水都城、历史名城、现代新城三者融为一体,使城市景色更美、功能更全、层次更高、内涵更丰富。

生态城

  南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一个依山傍水、穿江带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生态型的城市。近年来,南昌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资源成为城市的最大资源,环境品牌成为城市的第一品牌。

  南昌城东的“天香园”,一个天然形成的“城市鸟岛”。这里每年有10多万只白鹭、夜鹭、池鹭等十几种候鸟筑巢栖息,成为喧嚣都市中难得一见的生态奇观。正是在这里,一个“为鸟留道”的故事广为流传。为了留住这些珍贵的候鸟,南昌市在2003年立下一条规矩,在天香园至鄱阳湖沿途10公里候鸟迁徙线上,不准建高楼、不准建噪音大有污染的工厂、不准建密集的住宅小区。一句话,就是为这些鸟儿们开辟一条畅通无阻的“天路”。 

  可以说,“城市鸟岛”是南昌绿色生态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城在绿中”,这是南昌城给人最直观的一个印象。徜徉在宽敞的八一大道,只见两旁近年种植的常青树已是枝繁叶茂,放眼四望郁郁葱葱,沁人心脾。南昌市委、市政府已把市区道路绿化覆盖完好率达95%以上作为一个近期要实现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南昌以科学理念为先导。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的理念上,实现了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升华。2008年,南昌成为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重要一员。

  南昌市委、市政府态度十分明确:经济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作为中部欠发达城市,面对国内外资本流动加快、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大潮,南昌市在项目引进方面设置了“三条红线”———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项目不引进、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引进、严重影响安全与群众健康的项目不引进。此举不仅没有影响外来项目落户南昌的积极性,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而成为吸引国内外客商的第一品牌。2000年至2007年,南昌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99亿美元,年均增长67.7%,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8家落户南昌。

  对于一座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来说,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难度大。对此,南昌市大力推行了“工业园区化、项目规模化、产业集群化、企业园林化”的发展模式,一大批生态园林式企业在工业园区得到长足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了南昌经济的腾飞。在全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排名中,南昌市由“九五”期末的第23位上升到“十五”期末的第4位。

  “一流的风景,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生态南昌,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人气。“南昌市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的新路,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南昌市市长胡宪不无感慨地说。南昌,正不断演绎着环境创造财富的动人故事。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