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5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海港如何拉动经济发展”系列报道⑤
秦皇岛港:“能源桥头堡”迈开转型步伐
本报记者 李 亮 雷汉发 崔大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怎样治理煤尘对环境的污染,是秦皇岛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目前,该港试验成功的“微米级干雾抑尘装置”已全面应用于煤港,抑尘效果特别显著,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近几年,秦皇岛港斥资上亿元用于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百年秦皇岛港,海风拂面,工人们在忙碌地工作,一艘艘巨大的货轮泊在港口装卸货物。港阔水深、不冻不淤的独特自然条件和背靠大秦铁路作为煤炭大动脉最大终端的独特地理位置,使秦皇岛港发挥着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秦皇岛港从以煤炭为主的干散货码头运营,逐步扩展、延伸到通用杂货与液体化工码头运营和综合物流服务,形成了一个以干散货码头运营为核心的综合性港口。港口立足“三西”,服务“三北”,着眼于河北省487公里海岸线,深度介入全省港口建设,积极融入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来,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西港东迁”和“港城一体化”等战略思路的提出,更是为这个百年港口明确了发展方向。

  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秦皇岛港正在酝酿由“能源桥头堡”向综合性大港转型,努力发挥干散货码头运营能力的延伸作用,大力发展集装箱、杂货、石油和液体化工及综合物流服务,推动港口向多功能、多货类平衡发展的综合性大港迈进,巩固和强化竞争优势,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立足“北煤南运”

成就全国能源主枢纽

  站在秦皇岛港煤码头,蔚蓝色的海面上弥漫着一团雾气,远处,一艘来自上海的巨轮正在缓缓进港,装船机的长臂忙碌地往另一艘5万吨巨轮上装煤。附近就是大秦铁路的终点,现代化的翻车机正同时翻转3节火车车皮,将煤倾倒在皮带机上源源不断送往码头,卸空的煤车再由循环线路返回大同。

  每天,万吨级巨轮络绎不绝地进出秦皇岛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出的煤,“养活着”我国沿海地区的许多能源消耗大户。国电浙江北仑电厂、广州珠江电力燃料、上海中通能源、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太仓发电厂、福建宁德发电公司等都紧紧依赖着秦皇岛港的煤。

  “2007年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完成2.14亿吨,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是世界上第一个2亿吨煤炭输出大港。”秦皇岛港务集团董事长黄建华介绍说,“秦皇岛港已成为华东、华南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能源供给港和我国能源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

  众所周知,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4省区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0%以上,煤炭的主要消费区则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煤炭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就了秦皇岛港“北煤南运”的主枢纽地位,造就了世界第一煤炭输出大港。

  为确保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通畅,秦皇岛港不断完善港口设施建设,扩建、新建煤炭码头,增强煤炭通过能力。“2004年7月,秦皇岛港煤码头四期预留工程投产,在原预留泊位新安装一台装船机,新增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2005年10月,煤码头四期扩容工程投产,建成1个5万吨级泊位,1个3.5万吨级泊位。”说起秦皇岛港近几年的“扩建史”,秦皇岛港务集团宣传处处长张金河如数家珍,“2006年4月煤码头五期工程投产,建成2个5万吨级泊位,1个10万吨级泊位,1个15万吨级泊位,新增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

  实现吞吐量从1亿吨到2亿吨的跨越,秦皇岛港仅仅用了5年时间,基本达到大秦线年运2亿吨煤炭的要求。

  在不断致力于增强煤炭通过能力的同时,秦皇岛港务集团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第一个开辟了煤炭运输准班轮航线,加速了煤炭周转,实现供、需双方之间的“强强”合作。目前已和伊泰集团分别开通了至宝钢、天生港电厂的准班轮运输。准班轮一般按照“定时到达、定向发运、固定煤种”的模式运行,具有货源稳定、运转高效等特点。这种新型的煤炭物流方式为秦皇岛港的煤炭运输创出了品牌,也增强了港口的竞争力。

  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能连年递增,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大秦铁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煤炭运输专线,它上游连接着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等煤炭储量达6000多亿吨的全国煤炭源地,下游与全国最大的煤炭外运港口秦皇岛港相连;全国4大电网、10大钢铁公司、6000多家工矿企业和出口煤炭近3亿吨都从这里运出;经全国铁路运输的煤炭,每5吨中就有1吨是大秦铁路贡献的。

  在秦皇岛港,人们喜欢用“唇齿相依”来形容港口和大秦铁路之间的关系。秦皇岛港煤炭运输能力的扩展伴随着大秦铁路的发展,大秦铁路的运输增量也同样伴随着秦皇岛港的扩展。多年来,秦皇岛港一直占有大秦铁路70%以上的运量。从港口设施建设到设备的维修养护和技术更新,它们密切协作,默契配合,其中菜单式运输模式作为它们创新的得意之作,更是经常会被提起。

  菜单式运输模式是大秦铁路和秦皇岛港在长期的合作中探索出来的适合路港合作的运输模式。“大秦铁路装车的煤炭,是秦皇岛港像到饭店用餐点菜一样点出来的,按照秦皇岛港的菜单准备货源,而港口菜单的依据是市场需求,大到市场调研,小到每日与用户沟通信息。”太原铁路局驻秦皇岛运输协调办公室副主任宋英峰介绍说,“长期合作形成了电厂需求———港口点单———煤矿备‘菜’———铁路装运的运输模式,发货针对性很强。”

  作为“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发展成绩斐然。目前,秦皇岛港拥有煤炭专用泊位21个,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专用堆场,可接卸2万吨超长列车……

积极开拓腹地

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

  2007年,秦皇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5亿吨,比上年增长21.7%,其中煤炭吞吐量2.14亿吨,占87%左右,集装箱、杂货和石油三大业务约占13%。对此,黄建华坦言,集装箱运输、杂货运输等还是秦皇岛港亟待发展的弱势业务。

  环渤海地区大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但港口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天津港定位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港在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秦皇岛港的传统强势业务煤炭已被天津、黄骅和唐山三港分流。黄骅港到天津万家码头的黄万铁路、迁(安)曹(妃甸)铁路已于2006年建成,朔(州)黄(骅)铁路也将扩能改造,天津港、唐山曹妃甸港和京唐港区的新建煤炭码头将陆续投产。

  周边港口的迅猛发展,加剧了秦皇岛港原先强势业务的竞争。秦皇岛港,一艘能源运输的“航母”,一个被冀望成为区域经济振兴龙头的百年大港,所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

  “作为河北省乃至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出海口,秦皇岛港不能游离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惟一的选择。”黄建华说,“秦皇岛港要实现港口功能由不平衡到综合平衡的转变,必须拓宽港口辐射区域,大力推进港口跨地域发展进程,大力推进沿海经济隆起速度。”

  实现从能源输出港到综合性大港的转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对此,秦皇岛港明确提出,集装箱业务跟上环渤海地区领先港口的发展步伐,要做坚决跟进者,建成分区合理、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港口。

  秦皇岛港现有集装箱泊位3个,年通过能力65万标箱,堆场面积36万平方米。2007年秦皇岛港的集装箱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与中海集团、大连港共同组建了新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通集装箱航线共8条,成为内贸运输航线上的干线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0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0%。

  “由于起点较低,秦皇岛港的集装箱等业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完成45万标箱,力争2010年突破100万标箱。”秦皇岛港新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杨春元说。

  除了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秦皇岛港在杂货运输和石油运输上也在积极准备。现在秦皇岛港有杂货泊位18个,可停靠10万吨级的船舶,有近百万平方米的仓库、堆场,可装卸粮食、矿石、化肥等大宗货物和特种货物;拥有我国第一座管道运输油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1540万吨。

  “向综合性大港迈进,秦皇岛港必须更好地依托腹地,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黄建华说。

  好消息频频传来。秦皇岛市分别与大同、张家口等市签订了《关于共享口岸资源、扩大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秦皇岛港将为张家口、大同的杂货、集装箱运输提供绿色通道;秦皇岛市与承德市将共同推进公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承德至秦皇岛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秦皇岛市与朝阳、赤峰等6个城市间将建立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推进内陆资源和沿海资源的整合,秦皇岛港将在物资出港、货物堆存、装船发运等方面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目光不限于周边的城市,秦皇岛港将广阔的腹地规划为大小两个扇面。小的扇面联结辽宁、内蒙古、河北三个省区,着眼于三省区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杂货资源;大的扇面是京山线、京哈线以北,面向“三北”,这里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和传统工业基地。

  大力推进港口跨地域发展是秦皇岛港的又一大动作。秦皇岛港务集团投资控股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由其建设的25万吨铁矿石装卸码头已经建成投产;他们主导的山海关码头建设已全面铺开;他们与沧州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开发建设黄骅港综合港区框架协议……在向综合性大港迈进的过程中,秦皇岛港充满底气。

壮大临港经济

迈出港城一体新步伐

  “我们曾经通过公路运输一套450吨重的设备,路上走了2个多月,运输费用550万元,几乎占到制造费用的一半。”在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出海口基地的组装车间,公司副总经理刘亨讲述往事,“400吨以上的发电设备铁路根本无法运输,公路也很困难。重量级和超重量级设备生产组装必须就近寻找出海口。”

  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将目光锁定在秦皇岛港。短短5年的建设,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港出海口基地成为集大型燃气轮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大型水电机组等生产和海运为一体的大件加工生产和运输基地。

  无独有偶,天威保变(秦皇岛)变压器厂能够落户秦皇岛,临近出海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工厂的铁路专用线从总装配厂房直通专用码头,公路专线不出厂区即可直达专用码头。据了解,与保定总部相比,该公司在秦皇岛生产的大型变压器每台可节约运费150万元至300万元。

  这些赫赫有名的企业接连落户,秦皇岛市装备制造业等临港产业也开始悄然布局。

  秦皇岛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但换个角度来看,这恰恰是未来发展的潜力。凭借港口优势,重点抓好哈动力出海口、天威保变出海口、山海关百万吨造船、戴卡及戴卡兴龙等企业轮毂扩产项目,秦皇岛把培育和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业作为壮大临港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秦皇岛港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枢纽港,一直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煤炭出口的重要任务。港口下放到地方管理后,如何发挥港口优势,实现‘以港兴市,以市促港’,让港城互动,共同发展,成了共同关心的课题。”秦皇岛港务集团党委副书记林文鼎说,“为此,我们多次召开城港联席会,出台了临港产业优惠政策,解决了临港物流用地等一系列关乎港口发展的重大问题,破除了制约城、港发展的不利因素。”

  为拓展秦皇岛港发展空间,构架起更为便利的流通体系,为产业布局提供沿海便利,秦皇岛港提出“西港东迁”规划设想,进一步加大城市产业与港口之间的互动。

  “西港东迁”是秦皇岛港今后几年发展的重点。这项投资额达数百亿元的战略规划,包括将秦皇岛港西港区现有煤炭、矿石等货种整体迁往东港区,集装箱、杂货重心移往沙河港区,实现老港区退城进郊。

  在港城互动的作用下,粮油加工、金属压延、玻璃建材和机械制造四大临港产业迅速崛起,金海粮油、正人公司、鹏泰面粉、永顺泰麦芽、三洋玉米等企业入驻,形成了包括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在内的完整食品加工产业链,使秦皇岛市成为北方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据了解,目前秦皇岛市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达40个,其中25个项目瞄准了“临港经济”。

  如今,秦皇岛港在港城互动的前提下,更进一步提出“港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实现从两个主体到一个主体的转变。“‘港城一体化’使我们的发展定位更加清晰,要做大做强港口,单靠自身的力量不行,必须依托城市。同时,城市的发展也要借助港口的优势,实现在产业、环境等多方面的共赢。”林文鼎说。

  “港城一体化”的思路一经提出,动作不断。2007年秦皇岛港务集团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出资组建的秦皇岛港集团山海关码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港城合作共建经营码头不仅促进山海关乃至秦皇岛全市经济发展,也为秦皇岛港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在生态建设领域,“港城一体化”也开始起步。秦皇岛以风景优美、环境良好闻名于世,而秦皇岛港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怎样有效治理煤粉尘污染,是秦皇岛市环境治理的关键性环节。从2007年起到2015年,秦皇岛港将斥资1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重点治理和控制煤粉尘污染,进一步搞好港口的绿化,把秦皇岛港建成绿色枢纽、生态良港,与港城人民共享碧海蓝天。

  从港城互动到“港城一体化”,秦皇岛港融城的步伐在提速。融入沿海经济隆起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秦皇岛港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