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企业通力合作,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开展大型采掘装备国产化改造。图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研究院研制的矿用掘进机。
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煤炭消费在总的能源消费中占70%左右。煤炭工业如何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新型煤炭工业发展之路?
作为我国煤炭行业惟一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提纲重任,他们一方面坚持服务于国家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大局,围绕行业关键性、共性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引领行业的科技发展;另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和创新研究,努力打造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在煤炭工业历次技术升级变革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煤炭工业向高产、高效、安全、洁净方向发展。
发挥高科技优势———
与煤炭企业密切合作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承担了煤炭行业70%以上的科研项目和煤炭工业60%以上的国家科研项目,是我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肩负着引领和支撑行业科技进步的责任。他们将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瞄准市场,研究领域基本上涵盖了煤炭行业所有的专业与技术方向,在煤炭安全生产、洁净利用、节能减排、开采装备工业化和自动化等各领域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科技创新体系。据介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从采掘主导技术到安全保障技术,从工艺到成套设备,从单项技术到系统集成有5600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其中有10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获得各种专利500余项。
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一直都是科研单位共同面临的难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他们深知,只有与煤炭企业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行业技术创新基地的辐射效应,才能共同承担起推动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于是,他们开始与大型煤炭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下属的太原研究院与神华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科研院所与特大型煤炭企业紧密合作,实现战略双赢的成功范例。双方合作建立起第一个机电设备开发中心,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开展大型采掘装备的国产化改造,实现了连运系统、自移架、无轨胶轮车和四臂锚杆钻车等10多种大型装备的国产化。双方共同研制开发的LY1500/865—10型连续运输系统,实现了连续采煤机后配套运输系统的连续化,提高了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该系统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他们研究开发成功大型锚杆钻机、联合采煤机和支架搬运车等大型先进装备,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全面提高了我国大型现代装备的国产化水平。
此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兖矿集团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创新项目高效集约化综放开采关键装备,开发了综放电液控制系统,将我国综放工作全年生产能力提高到600万至700万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开滦等煤炭企业合作,开发成功的薄煤层全自动化采煤装备,基本实现了工作面无人操作,为回收我国的薄煤层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高等院校及大同煤矿集团精诚合作,以重大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为依托,共同发起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科技创新与市场开拓结合起来,创新了营销方式,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带动该院高端产品和技术在大同煤矿集团的推广应用。
伴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壮大,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走出了一条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之路。他们参与了10余家大型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投资入股的10多家煤炭企业已成功上市,收到了显著效益。他们与神华、中煤、大同、兖矿、开滦、晋城等大型煤炭企业共建企业技术创新基地,与神华、中煤、大同、四川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共建“产学研”合作联盟,共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发动机。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在煤炭工业历次技术改造和升级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煤层气规模开采与采煤一体化研究”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究成功了500m顺煤层钻孔和1000m枝状钻孔的成孔工艺,试验成功分系统预抽和采空区抽采的工艺技术;集成创新形成了适合晋城煤层地质条件的清水钻进、活性水压裂、定压排采、低压集输的地面井煤层气开发成套工艺,创建了我国煤炭与煤层气资源的采煤采气一体化和煤层气规模开发的成功模式,实现了采气采煤协调开发和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为瓦斯综合治理、煤层气开发利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该项目获2005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服务于生产,在关键技术研究与突破的同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注重科技成果的试点、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发展。根据我国不同矿区的煤矿地质条件特点,他们围绕重点煤矿、主要产煤区的安全问题进行先进技术装备的适应性研究,使之适合我国煤矿复杂的地质条件,先后为平顶山、淮南、淮北、晋城、阳泉、松藻、六枝、韩城、中梁山、抚顺、沈阳、鹤岗、铁法、丰城等局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服务和保障。
在节能减排领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发的工业煤粉锅炉专用燃烧器,实现了中小容量锅炉高效燃烧、低排放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这项技术系统整体配套先进,能源利用率高,锅炉燃烧效率达到98%以上,节能率达30%以上,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此项技术已在山西大同和山东新汶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此举为全国同类锅炉改造、节能减排和技术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负责人说,如果将这一技术在全国50万台中小燃煤锅炉中全面推广,每年可节省1亿多吨的煤炭资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矿重大装备的研发推广为加快重大煤机装备国产化进程,振兴煤机装备制造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以煤机装备为主业,通过技术创新、科研攻关和技术集成,解决了制约煤矿高端产品国产化的核心技术,使我国高端煤机产品设计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5月,该院围绕进一步延伸和完善煤机装备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煤机装备产业,以整合重组方式,成立了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进一步提升了在煤机装备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创建示范工程———
拓宽企业发展空间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广大干部职工深切体会到,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集中精力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不断做强做大产业和实业,才能夯实发展基础,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推动持续跨越。作为煤炭行业重要的产业孵化基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这也为企业做大市场奠定了基础。
技术带产品,产品带工程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一大特点。从工程承包到总体承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整体优势,全面加强企业的整体营销和策划,充分发挥技术和产品的集成和放大效应,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不断地进行探索。
“彬县模式”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发挥技术、装备和管理优势,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中小煤矿的第一次尝试。2000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陕西彬县下沟煤矿合作,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推动煤矿生产管理现代化,使彬县下沟煤矿在技术装备、开采方式、管理水平等方面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在陕西地方国有煤矿中率先实现了“三个第一”:第一个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技术,第一个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第一个采用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真正实现了高产高效,为陕西省地方煤矿的升级改造做了示范和探索。在第五届全国煤炭科技大会上,这种合作方式被誉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中小煤矿的“彬县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
“王坡模式”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结合晋城市实施煤矿“关小改中建大”的结构调整需求,探索与地方联合共建现代化矿井的又一举措。他们与王坡煤矿投入7500万元,当年投入,当年见效,2003年实现利润500万元,2007年利润突破2亿元,不仅成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是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共建的第一个现代化矿井,为山西省中小煤矿的技术改造树立了榜样,成为展示技术、产品和综合集成能力的试验、示范基地。
不断扩大示范工程的推广面和示范效应,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先后承担了多个中小煤矿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该院采取技术、装备和管理承包方式,承担的内蒙古伊泰集团纳二矿生产总承包任务,全部采用由该院设计和制造的国产装备,5.5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地方企业第一个示范性高产高效全部机械化工作面,为全面促进重大采矿装备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拥有未来。多年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致力于煤炭科技进步,结下了累累硕果。如今他们正按照“做大产业,做强实业,做大市场,持续创新”的发展思路,扬起改革创新的风帆,在引领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