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冬季常常冰雪不断,长期以来德国城市在应对冰雪灾害,以及灾后重建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就已建立起完善的雪灾预警和应对体系。联邦和各州都组建了雪灾防治中心,由气象、电力、交通等部门共同组成,对雪灾及其他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控。此外,德国民间也有提供各类气象服务、应急服务及扫雪服务的商业公司,可以在冰雪天气时为民众提供服务。
因为冬季常常冰雪不断,德国柏林州在《道路清扫法》中将柏林市区及周边乡镇上千条道路详细编号,并按照重要程度和路面冰雪的危险程度分为三个等级,降雪后首先要清扫包括市区内的主干道、十字路口、道路转弯以及公交线路等最高等级道路,而非主干道、公路辅路或连接乡村的公路等可以延后清扫。
德国普通民众的防雪灾意识很强,因为德国很重视普及和加强公众防灾意识。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专门的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等各种自然灾害。在预防洪水中,德国在各州设立了洪水预报中心,将洪水预警分为四级,并广泛宣传,向民众解释各级不同的风险程度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一般民众都知道受灾时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这样,民众在应对恶劣天气时就不再单纯处于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而知道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德国还在灾后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德国,这项工作最高协调部门是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隶属于联邦内政部。在疫情以及水灾、火灾、雪崩等灾害发生后,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以及志愿组织等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除了政府组织外,非政府的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在灾后救济和重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灾后重建一直特别强调部门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其灾后重建机制也是以交流沟通为核心设计的。在公民保护与救灾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不同的机构按照预案有着专门的分工,分别承担着重建基础设施、恢复煤电油运以及保障灾区食物、饮水、药品供应等工作。与此同时,政府也在防灾重建方面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资金保障。例如,德国北威州雪灾防治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仅在防治冬季冰雪方面,全州每年冬天都需要有700多辆扫雪车整装待命,同时还要在210个仓库中储备12万吨融雪剂。在资金方面,北威州每年有近千万欧元的预算专门用于冬季冰雪治理。
在灾后重建中必须认识到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在2002年的大水灾发生后,德国政府总结教训,在灾后重建中采取了若干措施。首先,恢复河流原始状态,禁止在洪水高发区进行开发。同时在重建中要扩大溢洪区,为洪水留出空间。其次,加大土地蓄水能力,防止地面硬化。将水泥硬化过的地面揭掉硬化层,尽量让土地接纳雨水,减少通过下水道把雨水排入到河流的做法。第三,不准在曾经发生过洪水的地区进行建筑。从根本上看,造成暴雨或洪水的主要原因还是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只有大量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保护环境,才是人类防治洪水灾害的最好防护措施,这在德国已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