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 贾治邦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去,这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林业的新的历史使命,因此迫切要求林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城市,“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倡导的“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各级城市党委、政府的积极拥护,越来越多的市民生活在森林环抱的都市。在农村,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创造了许多兴林富民的建设模式,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各地在创建行动中,坚持以“创绿色家园”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和景观功能,狠抓“四化一片林”建设,即村屯绿化、庭院绿化、农田林网绿化(近山远山绿化)、沿路沿河沿渠沿塘绿化和一片村民休憩林,有效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各地在绿化美化家园的同时,坚持以“建富裕新村”为结合点,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实行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一齐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一齐要,加快了林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广东、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山东、河北等省林业产值迅速增长,其中,广东省达到1315亿元,福建省1200亿元,浙江省1116亿元,山东省851亿元,江苏省800亿元。特别是一些县、乡、村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挥自身的潜力与优势,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涌现了一大批富裕县、富裕村、富裕户。 

  通过开展创建行动,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逐步显现,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户看到了绿化美化、兴林富民的潜力与希望。初步实现了三大转变:由零星分散、各自为政向统一规划、整村推进转变,由单纯绿化向绿化、美化、香化、生态化相结合转变,由注重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转变。

  2007年,全国表彰了100个绿色小康县、990个绿色小康村、9162个绿色小康户,在各地引起很大反响,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对推进城乡生态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下一步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深入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继续以“创绿色家园”为切入点,以“建富裕新村”为结合点,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完成主体改革的地方,要调整和完善采伐管理、减轻税费、生态补偿等政策,建立健全评估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专业合作等制度,解决林农融资难问题,巩固扩大成果,真正建立起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正在进行试点的地方,要全面推广成功经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程序进行,真正让农民满意,真正让农民拥有林地的用益物权。

  二是继续推进农村绿化美化。继续抓好“四化一片林”建设,在短时间内使村容村貌有一个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抓好中幼林抚育和低效低产林改造,建立一批高标准经营的生态林、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能源林、碳汇林、水源涵养林、木本粮油林、竹林、平原森林的经营示范点,充分发挥各林种的巨大潜力,大幅度提升各林种的功能和效益,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状况。

  三是着力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完善林业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突破重点发展领域。加强速生丰产林和大径级珍贵树种培育,大力推进能源林、碳汇林基地建设,注重发展林业特色产业。鼓励发展生态旅游,尤其是农家森林旅游,提升林业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大力推进木本粮油发展。特别要集中力量抓好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建立一批高产示范基地,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全面提高油茶林产量。

  四是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步伐。争取出台山区综合开发文件,召开全国山区综合开发会议,推进山区综合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增强山区发展活力。

  五是大力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加大生态文化传播力度,增强城乡生态文明观和生态保护意识。

  六是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区公共交通、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实施百县千村万户科技示范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林业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加快构建林业“三大体系”,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一是加快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努力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完成治理沙化土地1300万公顷,封育保护372万公顷,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初步形成全国湿地保护区网络体系;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6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努力为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出新贡献。

  二是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切实加强第一产业,全面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产业的潜力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可再生、可降解、绿色无污染的林产品的需求,努力为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和生物质能源作出新贡献。

  三是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树立生态道德,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切实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在有代表性的林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荒漠,建设一批规模适当、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标本馆,命名一批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提供更多更好的场所和条件。要充分发掘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发展潜力,增强生态文化的活力与影响力。通过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作出新贡献。

  总之,我们要通过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创建森林城市”等项生态建设活动,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不断创新和完善创建行动的模式,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巨大潜力和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