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城乡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规划和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州市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建设生态文明广州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访谈
本报记者 刘惠兰 邓海平
  广州大夫山森林公园是一个观光、休闲和生态资源保护并举的生态环保型森林公园。年游客接待量在250万人次以上,日最高达7万人次。2001年—2004年连续4年被市民选为最受欢迎的“政府民心工程”。    谢左章摄
  广州市天河区沙东新村是广东省首批“绿色社区”,荣获“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示范村”的称号。图为沙东新村一角。                 谢左章摄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过千万人口、7434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的同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探索出一条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广州正加快城市森林建设步伐,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记者:广州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花城,现在又全力打造森林城市。为什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下这样大的气力建森林城市,提出“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呢?其发展思路和目标是什么?要以什么样的路子实现这个目标?

  张广宁:长期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九五”时期以来,广州大力发展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和钢铁、造船等产业,工业适度重型化的格局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推进了广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是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也面对日益增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为了积极应对这个问题,广州市在世纪之交就提出了建设“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生态型城市目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使城市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近年来,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科学发展、环境优先”的思路,推进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把广州建设成为“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围绕广州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以承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我们把城市森林建设提到生态型城市建设基石的高度,并把它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力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和城乡绿化一体化战略,构筑起以森林为主体的高效、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两个适宜”城市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记者:为什么要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战略?主要措施是什么呢?

  张广宁:城乡绿化一体化是城乡和谐、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虽然广州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绿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也面临着城市绿地分布不合理,城区绿化相对较少,一些农村“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农民生活环境不够好等问题。对此,我们以统筹城乡绿化为抓手,加强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和建设,建立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优化城乡绿化布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抓规划,以大规划指导城乡绿化布局大优化。规划好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使城乡绿地与城市功能布局有机结合,形成城市绿地和乡野风光相结合、富有生命韵律变化的生态景观。近年来,陆续编制了《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纲要》、《广州市城市林业发展概念规划》、《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15个生态建设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实现了林业绿化山上山下统筹、农村城市并举、平原沿海兼顾的战略性转变,一个覆盖城乡,网络化、立体化、群落化的生态绿地系统基本形成。二是抓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城乡绿化水平大提升。着重抓了“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等城乡生态绿化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工业防护林、农田林网、新农村绿化、特色林业产业等与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相关的重点工程项目,以“林带+林区+园林”的绿化模式,促使城乡绿化面貌发生深刻改变,基本形成了多效益、多色彩、多层次、多结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三是抓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城乡绿化建设大发展。为扎实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广州市坚持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投入,高效、稳定的城乡绿化资金投入运行机制。近5年来,政府共投入100多亿元进行城乡生态绿化,由市和区(县级市)政府分级负担,纳入财政预算,为城乡绿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效促进了广州市城乡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3.3%,森林覆盖率保持38.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79%,建成区绿地率33.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02平方米。

  记者:在“城乡绿化一体化”实施中,如何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

  张广宁:“生态优先”原则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所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贯穿于城市建设、城乡绿化建设的全过程。一是在城乡绿化理念上,我们确定了“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林水结合、城乡一体”的原则,从根本上保证“生态优先”;二是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先进行生态建设规划,再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即在市域范围内先确定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区、生态廊道等,把城市的山体、森林、水脉保护起来,再进行城市建设规划;三是在工程建设中,即在推进森林“进城、上路、入村、拓海”的过程中,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合理搭配的植物群落,使城乡绿化体系管护成本更低、生态效益更好、景观效果更佳、抗病抗灾能力更强;四是在生态保护方面,全力保护生态公益林和乡村风水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区域生态安全。

  记者:在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中,广州是怎样把生态建设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张广宁: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创建绿色小康县(市)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工作。首先是在镇的层次,按照“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建设目标,在把全市65个镇撤并为35个镇的基础上,规划建设17个中心镇。计划用5年至10年时间,把中心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优良、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型城区,成为城市拓展和现代文明向广大农村辐射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其次是在村的层次,制定了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的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以市级文明示范村、城市主干道两边的村庄为重点,分年度完成近400个行政村的“一园、一带、一网”的新农村绿化建设项目和700片乡村风水林的恢复和升级改造,实施绿化面积3243公顷,使村内居民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建设山清水秀、花果飘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园。近两年来,市级财政已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了120多个行政村的绿化建设,包括对村道、村庄四旁、村边山坡地进行绿化;对风水林进行修复和改造,套种和间种乡土阔叶树种,提升林分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优化森林结构;结合科普、观光需要修建步行小道和防火通道,设置科普、休闲设施,发挥风水林的休闲旅游功能。新农村绿色家园的建设,美化了村容村貌,促进了乡风文明。2007年,广州增城市(县级市)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称号。

  记者:在很多地区,普遍感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一道难题,广州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双赢”?

  张广宁: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把森林的“资源优势”变为“优势资源”,全市形成了“绿色就是希望,绿色就是商机,绿色就是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营造绿水青山就是发展‘金山银山’”的共识,初步走上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经济与生态同步协调发展的路子。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完全可以实现双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方面,加大投入,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产业生态化。2003年启动投资400亿元的“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进行城区和城郊绿化建设,一期工程共建成城市主干道林带16条、近郊森林片区13个、森林景观节点119个,新建了100多个镇村公园、小游园和休闲绿地、55个城市公园、33个城市绿化广场,完成了56段河涌、168公里长的堤岸绿化,绿化了84座天桥,形成了76.7公里长的空中绿化走廊,对640个采石场进行整治复绿,建设绿地131平方公里,使全市人均绿地面积增加6.34平方米,城市周边绿地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绿化环境,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的纷纷投资,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自2001年以来,广州科学城引进项目近400个,每个项目总投资都在500万美元以上,且都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高科技项目,在已开发的12平方公里区域内,实际投资密度达到1000美元/平方米。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果林、绿化苗木等森林相关产业,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产业化。广州市以森林生态资源为依托,规划建立了50个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依靠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流溪香雪”、“石门红叶”和“白水仙瀑”等知名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森林生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2007年全市森林生态旅游人数达3100万人次,仅旅游门票收入就达3.1亿元。引导农民建设绿色村庄,发展农家乐、乡村游。森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就业,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如东北部山区的大封门森林公园所在地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4年景区开放前增长了一倍。同时,根据广州商品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近一半的特点,通过集约培育速生丰产林,因地制宜种植荔枝、龙眼、橄榄等经济林,大力发展绿化苗木,提高了商品林地和近郊农村四旁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产业化。此外,为了保障农民利益,进一步提高了公益林补偿标准。市级财政对公益林的补偿从去年的每亩16元增加到今年的25元,明年将进一步提高到30元,直接补到农民或经营者手中。并鼓励各区、县级市根据各自实际配套补偿资金,增加林农收入,切实提高林农保护建设好生态公益林、保护好城乡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