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奥运圣火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象征,奥运火炬传递也是每一届奥运会中最引人瞩目和令人期待的一项活动。依据现代奥运会的传统,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用凹面镜集取,经过接力传递,于开幕前一天抵达主办城市,于开幕式当天在圣火台上引燃。火炬在旅途中,或是抵达主办城市的各项庆祝活动,必须遵守奥林匹克的礼制仪式。各主办国常在最后一段路程中,安排具有代表性与特色的人物,如为国争光的奥运金牌选手等,在观众前高举火炬,绕场一周后,跑上圣火台点燃圣火。圣火必须位于大会场的明显位置,在奥运期间,圣火不可熄灭,当圣火熄灭时,奥运会即告正式结束。
现代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始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但其历史可回溯到26个世纪以前。在雅典,古希腊人会组织手持火炬的跑步比赛,传递由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用凹面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的圣火,以示对神灵的尊敬。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以后,最初并没有承继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安特卫普第7届奥运会上,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但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火种也不是从奥林匹亚采集的。根据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的建议,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圣火被再次带入奥林匹克运动。火种取自奥林匹亚,用聚光镜聚集阳光点燃火炬,然后通过接力传送,最后传到荷兰。这是奥运会圣火点燃和传递的先驱,但当时并不引人注目。
1934年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决议:从第11届奥运会开始,在开幕式上举行点燃奥运会火炬的仪式。1936年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召开之前,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了隆重的燃取奥运会火种仪式,顾拜旦发表了演说。随后正式开始了火炬手们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火炬接力。经过11天的传递,圣火在穿越7个国家到达了奥运会主办城市柏林,全程为3075公里。自从这一届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举办后,除了两届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办的奥运会以外,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前,火炬传递都是奥运会的一项重要活动,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
1948年伦敦奥运会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次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和平为主题,传播奥林匹克和平的理念。希腊军人科普尔·迪米特里斯作为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名火炬手在传递火炬之前脱下军装。火炬接力的路线选择了途经国家之间的边境线,人们在火炬接力期间庆祝和平的到来。
1952年,第15届芬兰奥运会第一次使用飞机将火种从雅典空运到丹麦,火炬传递中采用了跑步、骑马、自行车和独木舟等多种传递方式。1956年在墨尔本举行第1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奥运会火炬接力第一次在南半球举行。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采用公开选拔的办法产生奥运会的火炬手。
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组委会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设计了运动员火炬手浮出水面的效果,并在水中点燃了主火炬塔。这届火炬接力被国际奥委会评价为最成功的一次,由于良好的宣传工作和对商业化的控制,创造了火炬接力神圣、美好的形象。沿途公众对于奥运会火炬接力的热情不断高涨,圣火抵达悉尼之际,上百万的悉尼市民走上街头,欢迎圣火的到来。
2004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完成了奥运火炬历史上第一次在五大洲进行的传递,火炬经过所有举办过奥运会和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以感谢这些城市对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贡献,并将奥林匹克圣火第一次带到非洲和南美洲。总距离7.8万公里,历时78天,传递火炬手12102名。
今年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在五大洲传递。火炬接力将历时130天,传递行程达13.7万公里,共有21880名火炬手参与,其中境外2480人。这是奥运历史上传递路线最长、传递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