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顾国平:江苏省兴化市副市长
冯树举:山东省无棣县柳堡乡冯
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策划人———
李 力:本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郑新立:首先感谢《经济日报》围绕“三农”问题做的一系列报道。我从报纸上经常看到你们做的关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文章,这些报道都紧扣主题,效果很好。今天的这次座谈,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和基层县(市)代表、农民群众交流的机会。
《经济日报》围绕中央惠农政策,谈如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可以说选题是很准确的,也是很及时的。
近年来农村变化最大、农民
得实惠最多
顾国平:说到中央的惠农政策,我们是深有体会呀。兴化市地处苏中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一直是粮食、棉花、油料、生猪的生产大县(市),连续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的称号。近年来,全市粮食产量每年都在23亿斤以上,农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这都得益于中央的农村政策。
冯树举:我来自山东无棣县柳堡乡冯王村。近年来,我们村依靠中央的好政策,全村人勤劳实干,积极发家致富,不瞒您说,2007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5650元,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通上了宽带网,看上了有线电视,近30户群众开上了奥迪、帕萨特等轿车,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市级文明村。大家都说,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全是托党的好政策的福。
郑新立: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五个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加大了投入,现在看来,已经收到明显的成效,其中一个突出的成效就是我们粮食单产和总产连续四年增产。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出现这样一个成绩,首先是得益于这几年中央农业农村的政策,特别是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去年我们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这对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前四个一号文件出台以后,产生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效应,就是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平均每年增长7%左右,这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
还有,就是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增加,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农村环境卫生也有一些大的变化。江苏兴化市和山东无棣县柳堡乡冯王村都是例子。
抓好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顾国平:从这几年看,兴化的老百姓跟过去比是得实惠最多的几年,解决了通村道路、圩区闸、站等排涝设施建设补助问题。同时,国家加大了对教育投入,实行合作医疗保险,解决了就医难题。这种情况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这几年,国家和省里对农业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我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和往年相比,更贴近农民,句句都是含金量很高的话。
郑新立:你说得很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含金量更高。比如说,中央提出三个“明显高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其次是结合已有的“四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今年还新增加退耕还林农民的补贴、奶牛良种补贴等,这些都会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抓好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让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兴化农民现在人均纯收入多少?
顾国平:我们那里人均纯收入6130多元。其中,种粮种棉收入3000元左右,有2000多元是务工的收入,还有1000多元来自老百姓从事多种经营生产,比如说养殖等。我们市还有20万亩香葱,是可以用于生产方便面的香葱,已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销往日本等地。此外还有养殖业,老百姓养殖龙虾、螃蟹等,效益都比较好。老百姓心气顺了,对政府更加拥护。所以,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增加农民收入。
冯树举:冯王村过去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村,自2004年开始,俺村大力发展工业,利用本村传统饲料加工产业和土地资源优势招商,先后引进了永胜饲料有限公司和新型建材加工厂等工业项目。
我们利用招商项目带来的集体收入,改良荒碱涝洼地300多亩,公开对外承包后,村集体每年有12万元的收入,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顾国平:我们那里粮食平均单产至少在2000斤以上,高产在2700斤,一般老百姓的产量约2200斤,在江苏是很高的,在全国也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粮食比较效益问题,虽是粮食大县、农业大县,同时也是财政穷县。
现在有什么问题呢?主要是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江苏省委、省政府把里下河内涝治理作为2008年江苏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保障我们的粮食增产提供了基础条件。去年,省市级财政投入2800万元,农民自行承担3000万元,修建了169座防洪闸和一些排涝站。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财政补助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郑新立:你们冯王村农业基础设施情况怎样,种植业占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冯树举:我们村的农业基础设施需要加大投入。全村人均收入是5600多元,种植业有3000块钱,占收入的60%。现在种植棉花中央有补贴政策,只要种配种棉,就能优惠到一块多钱一斤,你花一小部分,国家补助一大部分。原来普通的棉种一斤都在十块钱左右。现在有的配种棉要是高价买的话,要达到三四十块钱一斤,所以国家补贴很多,农民在这方面得到很大的好处。再者说,我们那儿盐碱地比较多,棉花很适宜盐碱地,我们那里也很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郑新立:你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全社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反映的就是要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据我了解,今年的一号文件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此项工作的。比如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搞好小微型水利工程,推广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落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及林地,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以粮食主产区、南方丘陵区和血吸虫疫区为重点,加快先进实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扶持发展农机大户,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狠抓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健全森林、草原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这些,都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所重点强调的。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冯树举:说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谈谈我的看法:以前我们那儿盐碱地比较多,这几年,我们村通过进一步开荒,把荒地都利用起来种棉花,两年开荒开了600亩,还改良了土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那里虽然建得不是很标准,但是也能做到街上不见草、不见土。卫生方面,被评为省级卫生村,以前村民各扫门前雪,现在是共扫爱心街。垃圾都是提出去,放在存放点。
我们按村庄规划,自筹资金40万元,先后通上了柏油路,建起了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并按省道绿化要求,将村里三横二纵五条街道全部绿化,栽植白蜡树3000株、冬青5000棵,各式花草400多平方米,构建各式文明小区6处,各文明小区和文化场所成了群众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郑新立:冯王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还是很好的。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用了“强农惠农政策”的新提法,与以往“支农惠农政策”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意味深长,这更加表明了农业在现阶段的重要性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心。
去年我到山东滨州市去调研,发现最近几年滨州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滨州就是从实际出发,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特别是开发大量的盐碱地,搞工业小区和水产养殖,种植棉花、苜蓿、饲草,发展速度很快。有钱以后,财政收入增加了,这笔钱再集中投入到“三农”上去,扶持新农村建设。这说明不管哪个地方,只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抓住自己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就能够加快发展速度,提高收入,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所以,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顾国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生命线。我觉得要按照依法规范有偿的原则,实行土地的集约经营。现在一亩地纯收入在500块钱左右,如果一家人种6亩地,只有三千到四千块钱的纯收入,而一个农民如果外出打工,一个劳动力可以收入五千块钱,粮棉结构的比较效益很低。
郑新立:农民增收、农业的现代化,出路就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在农民收入水平低,关键是土地经营规模太小。像兴化市,一个人一亩三分地,四口之家才五六亩地,一个劳动力种三亩地,仅靠种粮食的话,收入水平是不可能上去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呢?十七大报告已经把这个路指明了,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又把它具体化了,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个意思就是说,土地要向种田能手集中,通过有偿转让,使转让土地的承包户获得一定的收益。
农民自己种一亩地收入也才几百块钱,交给别人种收入也是几百块钱,而且包给别人耕种以后,把自己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解放出来了他可以去打工、从事各种经营,一个劳动力,一年怎么也挣到几千块钱,这是农民增收的一个出路。
现在像苏中地区,像山东胶东平原这些地方,都是大平原,最适合大型机械化耕作,在现代机械化的条件下,我看一个劳动力种一百亩地没问题。这样就可以把种田能手留在农村了,就可以改变目前大家都担心的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问题。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种地,种地的收入比出去打工收入高,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本的出路。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要有出路,要鼓励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转移出来以后,农民的土地通过有偿转让出去。所以,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旨。
大力发展农村金融
冯树举:我觉得要保持农民增收,使农业经济取得更好发展,不解决农民贷款难这个农村金融瓶颈问题是不行的。
顾国平:我觉得解决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一个比较重要的措施就是农业的工业化,农业的工业化主要是农产品加工的工业化,如果不对弱势产业采取支持措施,靠土地的产出农民增收现在越来越难了,这就需要金融对农村的支持。
郑新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对农村金融改革写了一段,这段写的应该说是很到位的。大家都认为,农民贷款难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瓶颈问题,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一个是农业银行要专门给农民、给农业发展来提供贷款。今年农业银行的改革要作为一个重点。农业发展银行也要进行改革,现在农发行主要承担粮食、棉花收购贷款任务,也要朝着为农民服务的这个方向来努力。再一个就是信用社,要把信用社的作用也充分发挥出来。
今年一号文件对农村金融改革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包括要加快各类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允许开办的改革步伐。所有的商业银行,在县里设立分支机构,吸收的存款一定要拿出相当大的比例,在当地进行贷款,不能当抽水机把农村的钱都抽跑了,不能只存款不贷款,要求金融机构拿出相当大的比例用来贷款,比例是多少呢?正在讨论。邮政储蓄也要拿出一些用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贷款,如果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抓好落实,刚才你说的农村贷款难这个担心,就可以解决。
必须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新格局
郑新立:关于新农村建设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根据十七大的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精神,提出要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需要从六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加快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将来搞规划,不能县城规划县城的,城市规划城市的,农村规划农村的,要把城市和农村放在一起来规划,哪个地方是农田保护区,哪个地方是工业小区,哪个地方是休闲区、水土涵养区、商贸区,都要统一规划,要经过地方人大通过,成为法律,政府换届,规划坚持不变干下去,经过几年的努力,改变农村的面貌。
第二,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农村农民生产了农产品可以直接到城里面设超市和零售店,包括在城里设加工厂来销售,城市要把为农民服务的工业和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包括将来化肥厂要变成施肥的服务公司,农民打个电话,化肥厂可以搞测土配方施肥。
第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向农村延伸,不能把城市里搞得很漂亮,农村不建设好也不行。
第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要逐步向农村延伸。现在农村有条件了,但是制度设计上要能对接,逐步提高农村的水平。
第五,城乡就业市场一体化。农民到城里来务工经商,不能设置任何门槛。同样,城里人,包括大学生到农村去创业、领办企业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现在有些地方采取的措施很好,让大学生到村里当村主任或村级干部,干完三年以后,可以优先考公务员,到中西部干几年以后,免除上学时候借的助学贷款等,这些优惠政策,能够吸引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到农村去。
第六,要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还要包括户籍管理一体化。青岛已经宣布取消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界限,以后统称为青岛居民。有区别的就是:分为有承包地的青岛居民和没有承包地的青岛居民。农民在市里面只要有工作、有房子,可以就地落户,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城乡社会管理包括户籍管理逐步一体化,能够加快农村的发展,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使我们几亿农民到2020年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过上现代化生活,至少能过上小康生活。
发挥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把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
冯树举:我很关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问题,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郑新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是十七大提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把这个问题加以具体化了,农民要富裕,除了要转移到二、三产业以外,还有一条,就是要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除了要获得农产品种植这个环节的收益,还要获取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这个领域的收益,而且农产品加工销售这个领域的利润比种植环节的利润多得多,像国外都是四五倍甚至七八倍。
我们现在加工业跟种植业相比是一两倍,这个比例太低,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谁来干,就是要让合作社来干。现在我们搞的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民家庭承包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在农产品加工领域、销售领域合作。就是让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合作社,直接把农产品卖到城市里去,直接把农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上去。
另外,通过合作社来加工农产品,形成这个区域的品牌。比如说兴化香葱,形成区域性的品牌后,大家共享,通过香葱合作社,共同维护这个品牌,保持比较高的价格,这样就能够让农民直接受益。
据我了解,今年对合作社的登记、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实施细则将陆续出台,所以我建议你们要关注这些政策的信息,要鼓励农民赶紧把合作社搞起来,通过合作社建立起平台,来增加农民收入,享受各种优惠政策,这是在新的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创新。
现在靠一家一户,那是很难增加收入的。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外国的农产品经营的跨国公司进来了,人家实力雄厚,技术又非常先进,而且国际经营的经验又非常丰富,所以人家一进到我们国内来,面对的是我们几亿分散的农户,跨国公司实力强大,我们的农民还是一盘散沙,没有办法跟人家竞争。所以现在赶紧利用出台的合作社的有关法律,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我们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合作社,跟外国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要让合作社赚,赚完以后按照合作社的章程由社员大家分,这样农民就可以增加收入。
前不久,《经济日报》有篇报道,我看了非常高兴,就是陕西省周至县成立一个猕猴桃生产合作社,自己改良品种,创造自己的猕猴桃品牌,原来一斤猕猴桃卖到一块钱,现在一斤卖六块钱,效益增加了数倍,同样是猕猴桃,效益差这么多,所以成立合作社非常重要。文/本报记者 张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