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共同为中非合作贡献智慧

2024年03月02日  本报驻比勒陀利亚记者 杨海泉

当地时间2月27日至28日,南非共融社会研究院携手全非洲华人妇女联合总会、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在南非开普敦举办非洲智库协商会议。会议旨在推动非洲智库之间的年度磋商与协作网络建设,就非洲大陆面临的政治、社会、经济及安全等方面的实质性问题进行对话,同时撰写发布非洲智库对于中非关系与中非合作的综合立场及研判,为中非智库论坛与中非合作论坛贡献非洲智慧。

在2月27日的开幕式上,南非执政党非国大全国执行委员会成员费贝·波特吉特·古布尔指出,智库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要用最科学的方法找到针对政策制定、商业发展及国计民生等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古布尔谈到,中非合作论坛将在2025年迎来25周年,曾经“被遗忘的大陆”走过漫长岁月,终于能够在今天主宰自己命运并开始关注世界问题。非盟《2063年议程》高度关注非洲大陆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智库如何与当地政府和非盟合作以共同应对新的挑战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可成为中非合作论坛及中非智库论坛的主要议题。

会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徐薇回顾了中非合作论坛的宗旨和目标及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发挥的引领和基石作用,并详细介绍了由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在2011年创立的中非智库论坛的起因、发展、成效与未来规划。她表示,中非智库论坛是一个开放的机制,经过14年发展,已成为中非学术界、智库界、外交界、企业界及媒体界等对话交流的机制化平台。纳尔逊·曼德拉大学商学院南非—中国智库主任兼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主任刘钊轶介绍了浙师大与纳尔逊·曼德拉大学联合成立的南非—中国智库,认为这是一个立足非洲、融合中国和非洲智慧和力量,并为中非双方服务的智库。该智库从南非实际需求出发,积极促进中南人文交流,助力双边投资、贸易和技术互动,目前正积极推动浙师大与纳尔逊·曼德拉大学合作开展“中国发展学”硕士项目。

来自阿尔及利亚、科特迪瓦、塞内加尔等国的7位学者从各自所在的区域及国家出发,探讨中非合作的历史和现状,并就如何加强中非合作提出建议。

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盟教育文化和科学组织(ALECSO)学术主席扎因·巴尔卡回顾并介绍了阿中交往历史及阿中经贸合作现状,提出两国之间经贸数据的不易获取等问题,期待能用客观真实的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科特迪瓦政治分析中心(CAPEC)副主任阿西·基莫以科特迪瓦为案例,指出中非合作满足了非洲困难国家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在修建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他指出,科特迪瓦希望在学习中国经验的同时,实现技术转让和社会发展,通过南南合作奠定其经济发展的基础。

南苏丹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CSPS)执行主任梅尔哈·鲁特·比尔指出,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经济、外交、政治、教育及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比过去30年更加密切。这种合作被视为南南之间的重要联系。

坦桑尼亚尼雷尔基金会执行主任弗朗西斯·马坦巴亚介绍了尼雷尔基金会与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之间的长期合作,包括2023年成立的尼雷尔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研究中心,双方在文教、卫生等领域正在展开的合作研究,以及3月8日将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非智库论坛。

坦桑尼亚非洲国际政策中心奥马尔·姆詹加强调,每个国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当前除了中非合作论坛,还有其他众多合作机制,非洲要站在非洲立场做出自己的选择。

约翰内斯堡大学中非研究中心教授、孔子学院南非方院长大卫·蒙亚伊深入分析了中非合作论坛过去24年的演变,认为该论坛已发展成为支撑中非合作形式和内容的主要组织框架,并赋予中非关系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他还指出,中非合作论坛需要解决诸如加强问责制、加速机构发展和接纳更多非洲国家等问题。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