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肇庆,产业家底厚实、特色鲜明,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逐渐凸显,乡镇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愈加迫切。对于长期处于“半山半珠”的肇庆来说,如何补齐县镇村发展短板,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访多个乡镇,看肇庆如何破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富也广东,穷也广东”。广东省肇庆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资源禀赋优越,但也是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缩影。“半珠半山”“半城半乡”是肇庆最大的市情,东强西弱、南富北穷的区域特征显著。东南板块以不到全市三成的土地,撑起了全市七成的经济总量。怎样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如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好推动共同富裕?
广东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这对于渴望实现逆袭的肇庆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肇庆率先出台落实“百千万工程”的系列政策,先行探索“两工两农”4个示范乡镇建设,努力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积极应答区域协调发展之问。
探索可行路径
“肇庆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直言。如何补齐短板,有针对性地为肇庆乡镇发展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肇庆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思路,在全市108个乡镇(街道)中,选定高要区金利镇、四会市大沙镇、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以及鼎湖区沙浦镇4个乡镇,以“两工两农”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落实“百千万工程”。
为何选定这4个乡镇?肇庆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浩告诉记者,金利镇、大沙镇是肇庆两大工业强镇,但城镇化和工业化形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局面;下帅乡、沙浦镇在民族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方面具备良好条件,但缺乏乡村振兴亮点与镇域经济增长点,选定这样的试点进行探索兼顾了典型性和多样性。
通过“树标杆、立示范”,肇庆正在加快建设焕然一新的县镇村。工作会开到工地上,研讨会来到田间地头,问计会走进车间里……从初春到深秋,肇庆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深入各县区镇重点项目现场,指导各地探索示范破题之路。
《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肇庆市四会市大沙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等4份文件陆续出台,为示范乡镇走具有肇庆特色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道路画好了“施工图”。
从实际出发重塑乡村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会活用“中国玉器之乡”的优势,建设玉器文化小镇;德庆贡柑创新认养模式,借一个果带旺一座城;广宁发力精深加工,提高青竹产品附加值……肇庆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作用,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推动各乡镇建设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
推动转型升级
从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车间厂房,从招商一线到项目现场,“中国小五金之乡”高要区金利镇的五金产业正加快向“智造”转型。
从家庭作坊起家,经过40多年的发展,金利的小五金产业已涵盖开模、压铸、抛光、电镀、喷涂等全产业链。金利镇镇长骆文飞坦言,“作为肇庆市的工业强镇,金利也有成长的烦恼。这里五金企业虽多,但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大而不强。同时,金利的城镇化建设也相对落后,整体呈现出产业大、城市弱的格局”。
“为解决金利五金产业‘星星多、月亮少’的发展瓶颈,我们规划了总建设面积4500亩的五金智造小镇,构建研发、生产、经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让企业抱团发展。”骆文飞说。
“我们鼓励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搬迁到新厂房。”高要区利星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麦广智介绍,目前园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能保障企业日常用电等生产需求。
“金利借‘百千万工程’的机遇,从深入推进产城融合着手,建设人才公寓、现代化写字楼,配套大型酒店、娱乐设施,扩大公园绿地面积,着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小镇。”肇庆高要区委副书记、金利镇党委书记梁文杰信心十足。
与金利镇隔江相望的四会市大沙镇,产业赋能镇域发展的步伐正不断加快。
大沙是肇庆传统的工业大镇,早期村级工业园发展势头强劲,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小散乱”情况突出,难以撑起制造业的主心骨,严重制约着镇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抢抓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发展机遇,大沙聚焦大产业、打造大平台、建设大项目、营造大环境。
目前,占地348亩的广东华昌新型铝材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铝型材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公司总经理助理麦伟杰介绍,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铝型材20万吨,产值将超过50亿元。
作为肇庆东融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大沙镇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1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倒逼低效产业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推动园区“腾笼换鸟”。
“大沙镇以现代化城市标准推进规划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力争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5%。”四会市委常委、大沙镇党委书记何政力说。
招商活动马不停蹄,产业项目接连落地……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大沙、金利这两座工业大镇牢牢扭住产业招商落地这个“牛鼻子”,用工业托起经济底盘,加快推动“两工两农”示范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
车福村的单丛茶科普基地,竹六村的六桥特色村寨,黄翰村的牛仙谷和壮瑶红庄园……怀集县下帅乡充分挖掘优美生态环境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动自然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串珠成链。
“要依托现有优势,打好民族特色这张牌,努力将下帅壮族瑶族乡打造成为广东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张爱军说。
“我们把黄翰、山奢、竹六等5个村党支部联合起来,共同兴办怀集县兴帅农业发展公司,经营农副产品销售等业务,不断壮大村集体产业。”下帅乡党委书记刘剑飞介绍,如今下帅乡所有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来增长66.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走进毗邻西江的鼎湖区沙浦镇,良田千顷、香蕉成林的景象尽收眼底。“沙浦镇是零工业污染的特色农业大镇。”沙浦镇党委副书记梁达维介绍,该镇以创建中国农业公园为目标,划定包含现代农业、生态农园等元素的先行区,面积超1万亩。通过创建香蕉、肇实、蔬菜等特色农业种养基地,沙浦镇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推进“鹭鸟天堂 唯美沙浦”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走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在黄布沙村,目光所及之处也尽是郁郁葱葱的香蕉林。“村民种植积极性很高,每年都有不少年轻人回村创业。”黄布沙村党支部书记梁锦波说,“去年我们村的集体收入达210万元,村民在家种香蕉一年收入至少有10万元。”
沙一村距离黄布沙村不远,特色产业正在这里焕发蓬勃生机。从2019年开始,肇庆市世腾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陆维清尝试用“公司+养殖户”模式经营甲鱼养殖场,并带动乡亲们通过甲鱼产业增收致富,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增加了60多户甲鱼养殖户。
“我们将持续在甲鱼特色产业上发力,实现由好向精的转变,带动更多乡亲从事甲鱼养殖。”陆维清说,今年甲鱼养殖面积已达1000多亩,预计产量超250万公斤。
在高要莲塘镇,当地正以罗氏沼虾为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四会石狗镇的四会市卉林花卉公司兰花种植基地,花苗的绿海中一株株兰花长势喜人……
当前,肇庆正全力稳固一产,对接二产,带动三产,形成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将“百千万工程”蓝图变成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