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江苏靖江造船业领跑全国

2023年08月24日  □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姜 帆 张伟伟

工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9.6%、72.6%和53.2%,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3%、67.2%和46.8%,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来自江苏靖江的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继续保持全国手持订单排名第一位;同样来自靖江的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造船完工量排名全国第一位。

全国造船看江苏,江苏造船看靖江。靖江如今已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民营造船基地,“靖江船队”稳居国内民营造船龙头位置。作为一个县级市,靖江发展造船产业优势有哪些?靖江为什么能在众多造船强市中脱颖而出?

差异化定位促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靖江造船业首先做的就是定位。

靖江市委书记、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长平介绍,靖江市位于长江下游,拥有52.3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岸线35公里,发展造船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世纪70年代初,靖江第一家造船厂靖江造船厂(现在的新时代造船公司)成立,靖江造船业开始起步。上世纪90年代,国际造船业进入第二轮复苏期,靖江造船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面对机遇,靖江造船企业审时度势,重新定位产品,决定从低附加值的驳船向高附加值的万吨级机动船转变,将产品定位在“大厂不愿造,小厂不能造”的1万吨至5万吨的市场。1997年,靖江造船厂第一艘万吨轮下水,开创了地方船厂建造万吨船的先河。

之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贸易总量的快速增长,也受益于较低劳动力成本等多种因素,全球造船业开始往中国转移,中日韩三分天下的局面开始形成。靖江造船企业也从一枝独秀迎来百舸争流的盛况。

业内专家表示,靖江造船行业少有“撞船”式的恶性竞争,而是用差异化的定位思路,在合理的错位分工和有序梯队发展下达成默契并竞相崛起,合力扛起靖江造船的大旗。

起初,新时代造船公司产品定位以散货船和油船为主;江苏新扬子造船公司以集装箱船和高附加值特种船为主。近年来,靖江船企产品结构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延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比如,新时代造船公司不断推进智能化单元、智能化生产线、智能车间建设,瞄准市场新需求,发力化学品船、双燃料油轮、双燃料散货船等。新扬子造船公司瞄准高端船舶研制领域,拥有各类专利435项,能独立自主开发设计大型远洋船舶,拥有新能源动力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的自主知识产权。

靖江南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建造的“中国第一深度”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安装专用浮体“德浮3”,为国家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贡献了力量,也标志着靖江造船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开始迈上新台阶。

促进强链补链延链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初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近年来,靖江船舶产业锚定深海,通过完善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产业规模大幅提升;通过完善船舶配套产业链,打造构成要素齐全、产业规模领先、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布集中的船舶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去年,靖江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靖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申强表示,靖江造船业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再造产业配套的集群优势,使其生产制造成本优势凸显。靖江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产业规模,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目前,靖江基本形成造、修、拆、配套完整的产业链,现有船舶修造(拆)企业16家,配套企业200余家,逐步构建了“两船一链,全型号、多配套”的产业格局。其中,多配套指的是在船舶配套方面,有船用舵轴、电机等动力系统产品生产企业,以及锚链、泵阀、电缆、管道等一大批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本土化配套率超过40%。

在强链补链延链的过程中,靖江市船舶制造产业联盟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推进船舶制造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升级。

据介绍,靖江市船舶制造产业联盟党委是以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党委为龙头,联合亚星锚链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组织和大专院校党组织等共建单位,突出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服务共推、阵地共享、产业共促,同步配套建立定期会商、联动共建、开放合作、产业协同、述评联系等运转机制,开创了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企业抱团发展、链上党群同心同力的局面。

“当前,我国已迈入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形成了船舶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了现代高水平的船舶工业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靖江造船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说。

持续推动产业优化

对标全球船舶制造行业现状,靖江造船业还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具体来看,虽然靖江船企在LNG船、化学品船等高技术船舶设计建造方面取得突破,但船型设计主要依靠专业院所,中高端产品多采用引进许可证或与国外合作的方式进行生产,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大多数高端船舶的原始设计仍未摆脱依赖国际船东或国外设计院所的局面。

“由于产业基础研发的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等特性以及缺乏如德国汉堡水池等水动力学试验基础设施,民营船舶企业无力或不愿开展基础设计研发。”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信息部副主任曹博说。

业内专家认为,尽管靖江船舶制造产业链覆盖广、产品种类多,但也存在科技含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本土化配套能力偏弱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动力装置、通讯导航、电器仪表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设备制造能力较弱,有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品牌较少。由于靖江建造的远洋船舶90%以上为国外船东所有,主机、导航、通信、控制设备等核心部件基本由船东指定,靖江此类关键部件基本不能配套生产,核心部件只能依靠外部采购。

在数字化设计方面,靖江骨干船企均已使用大型软件进行生产建模设计,但由于信息载体缺失和数据的离散化,导致智能设计建立的数字化模型在各系统间无法及时共享,影响各流程的高效运转。在智能化制造方面,由于造船行业属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型制造业,平直分段流水生产线少,很多企业装配与焊接主要依靠人工,智能化水平偏低,生产效率低于日韩等造船强国。

实际上,除了产业基础设计研发能力不强、船舶关键核心部件配套能力偏弱、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水平总体偏低外,还有年轻人进入制造业一线就业的意愿不强、产业工人队伍稳定性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靖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克服短板和不足,让企业持续发展,靖江需要在提升高端船型研发能力、产业配套能力、要素保障能力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加快提高复杂高端船型研发能力、加快提高船舶配套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加快提高智能化绿色化建造水平、加强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加快船舶产业绿色转型,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抓创新、补短板、优布局、谋高端,促进靖江造船业可持续发展。”该负责人说。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