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小麦从南至北陆续起身,苗情转化升级较快。必须对二三类苗追肥浇水,还要防病虫草害,防倒春寒,防倒伏。”日前,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郭进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给农技骨干和种植大户讲授春季田管技术。
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河北省部分地区冬小麦播期推迟,弱苗转壮压力大增。连日来,河北省组织1.6万名农技骨干、1000多名农业科技专家、4.5万个粮食生产科技专员走进地头,查看苗情、墒情,为春季田管把脉支招。据最新农情调查,一二类苗比例比冬前提升31.4个百分点。其中,石家庄、邯郸、唐山等地一二类苗超九成。
针对冀晋鲁豫陕5省份1.1亿亩晚播冬小麦,农业农村部启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在田间地头,不时可见农技专家忙碌的身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张文说,行动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三大体系”合力,通过开展苗情调查、技术咨询、巡回服务等工作,促进弱苗转壮,支撑夏粮丰收。
春耕生产的背后,一项项技术为种植业提供“生产剂”,让农民种地挑上“金扁担”。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长全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大田生产正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方式。无人机、物联网、自动化等农业“黑科技”加快进入田间,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而田间地头激荡的科技动能,也将转化为收获时的丰收喜悦。
在山东,多个“无人农场”亮相,展示农机无人驾驶技术成果。潍柴雷沃重工总经理助理、战略总监田大永告诉记者,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团队合作,突破了导航定位、路径跟踪、自动避障、主从导航等关键技术,实现耕种收农机自动导航作业,提升了农机化技术水平。如今,在该技术的加持下,无人农场在全国布点不断增加。
在江西,赣州市定南县岭北镇鑫泽蔬菜产业园的数字种植基地,一批新鲜芦笋等待集中上市销往广东,棚内数字大屏实时显示着各项环境数据。“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标准,基地通过生态温室、纳米水灌溉等数字管理技术改善根系周边土壤结构,减少根部病虫害发生,提高蔬菜品质。”基地管护员朱正明说,大数据平台还会实时展示果蔬生长全过程,消费者可以在线观看。
在东北地区,适宜区域正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副司长王甲云说,该技术具有防风固土、蓄水保墒、培肥土壤的多重效果,有利于解决土壤结构退化、有机质下降等问题,是恢复黑土功能最经济的措施。按照“稳步扩面、质量为先”的原则,今年确保实施面积达8000万亩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万亩。同时,加大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机具装备推广力度,通过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加以引导。
眼下,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线上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启动“云上备春耕”行动,利用“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等多渠道为广大农民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间拥有1万名粉丝,“保护地蔬菜定植、桑黄等级的判定、甜瓜嫁接技术、草莓灰霉病预防”等内容受到追捧。
据统计,全国有35万农技人员以及各地农业管理部门通过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开展农技问答、农情上报等。依托该平台,农技人员和农业专家发布技术指导措施和服务月历,播放专家授课视频,在线解答农民问题。平台动态调取基层农技人员服务情况和农情上报数据以及问题解决情况等多模态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从而指导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