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4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生态优势、做足红色文化与休闲农业文章—
农旅融合兴美兰
本报记者 王 伟

红红蓝蓝相间开,三三五五踏青来。行走在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演东村,池塘田埂、诗意田园,瓜果飘香、阡陌交错,构成一幅乡村风景画。这个刚刚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的小村庄,是美兰区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是很多游客抵达海口的第一站,机场所在的美兰区,近年来立足生态优势、做足红色文章、打响休闲品牌,倾力在海口市郊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旅的城市后花园。

“海口之肺”显担当

近日,海口春雨连连。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退休职工王式军发现,红榄李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红榄李是珍稀濒危红树偶见树种,国内一度仅在海南有14株,且均处于老化或退化阶段,亟待加强保护。2014年起,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红榄李开展培育并成功培育出红榄李幼苗,建立红榄李野外种植基地,将培育出来的红榄李种苗分批移植到野外种植基地。截至目前,东寨港共有近1000株红榄李。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口市美兰区东北部,绵延65公里,面积3337.6公顷,是我国第一个也是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海口之肺”。

近年来,海口市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东寨港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等项目,推进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红树林面积连片扩大,在海岸线边缘筑起稳定的生态系统,扛起优化海口环境的担当。优良的生态环境引来许多珍稀物种在此安家。2022年至2025年,海口还将在东寨港内滩涂新造红树林183亩,修复现有红树林约4817亩,在三江湾继续实施新造红树林1230亩。

风光旖旎的红树林成为市民游客探秘大自然的“打卡地”。每逢周末,许多海口市民会选择来东寨港红树林休闲娱乐。“感受红树林的魅力,还可以品尝农家乐美食,是个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海口市民段志凯说。

深呼吸、赏红树、扶栏走……一时间,凭借着独特的生态景观和浓郁的乡村风情,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迅速赢得游客的青睐。目前,“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生态旅游一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计划总投资超5亿元,火热的红树林生态旅游让当地居民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新状态”,红树林里淘“绿金”吃上旅游饭的人越来越多,红树林逐渐发展成百姓“金树林”。

“逛红树林吃海鲜,非我们东寨港莫属。”演丰镇长宁头村村民黄友民骄傲地说。黄友民今年50多岁,20多年前,他划着小船带游客前往红树林中央参观,靠收船票过日子。如今他和家人在村里开了一家海鲜餐馆,餐馆生意火爆。“虎年春节假期,每天的营业额能达到4000多元。”黄友民说。

记者在长宁头村龙王庙看到,许多村民摆摊售卖土特产。“小长假时生意很好,每天仅卖椰子都可以赚500多元。”村民陈琼龙说。5年前,他在万宁、陵水等地打零工,种芒果、摘椰子,每天收入100多元。随着家乡生态环境的改善,陈琼龙选择回乡创业,在村里开了一家水吧,专门制作当地特色饮品,一天能赚300多元。“红树林养活了一代代人,守护好红树林就是守护好我们的‘饭碗’。”陈琼龙说。

红色文旅促振兴

海口市美兰区仲恺村是一个革命老村。1926年冯白驹在此建立农民协会,自此,它与海南岛的革命活动紧密相连,是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开始。

遗憾的是,随时间推移,当年农民协会所在地关圣庙、冯白驹曾居住的“千年林家”旧址等地年久失修,红色故事也仅靠老一辈人口口相传。

2019年,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伴随着美兰区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仲恺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完成排水排污、电缆线路、房屋外立面、道路园建、景观绿化等一系列改造,仲恺村完全变了个样子,真像个小公园了。”仲恺村村干部严杨国说。

近日,记者来到仲恺村:仲恺小学的外墙上绘着革命先辈王文明、冯白驹的画像,以及苏维埃政府旧址、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等红色元素,一幅又一幅“红色记忆”画作呈现在眼前。每逢周末,这里都会举办相关活动,唱红歌、制作红色绘本、讲述红色故事。

摒弃大拆大建的思路,修缮关圣庙、林家老宅等红色旧址,布局红色文化展览馆、民俗文化展示区,崭新的仲恺礼堂已成为传播红色精神的新阵地,从破旧的红色老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高峰期一天能接待十几批参观团,仲恺村走红色路、吃生态饭的路子,已经成为红色村庄转型振兴的一个样板。”严杨国说,美兰区江东田园项目将仲恺村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农民闲置、条块分割的撂荒土地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和改造,建成高标准农田,每亩地一年可为村民带来1200元的租金收入。

去年,严杨国在海南大学读书的大儿子特意带着五六名同学回家,在村中参观了一整天。严杨国感慨地说:“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家乡转型发展以来尤为宝贵的收获。”

最近,海口民营企业家林海文带着家人到仲恺村游玩,村里的美景和红色文化深深震撼了他,他当即决定,将公司的团建活动放到仲恺村。“国家的发展,乡村的变化,增强了员工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有意义的团建活动对树立企业文化、提升发展信心起到了不可多得的作用。”林海文说。

田园牧歌享农趣

海口空气质量常年稳居国内重点城市榜首,美兰区演丰镇芳园村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它紧邻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立方米负氧离子浓度可达20000个,栖息鸟类品种达100多种。但因为人口外流、村庄凋敝、土地闲置,多年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2019年,经当地乡贤牵线搭桥,美兰区政府与海南演东国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演东国际)达成合作,打造芳园国际艺术村,项目总规划面积2100亩,恢复生态、改造民居、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出休闲放松的田园牧歌牌。

想留住游客,仅观光还远远不够。“在这里,游客可以摸鱼捉虾、戏水采莲,尽享田园农趣。”演东国际工作人员蔡添灵说,他们陆续建成近40亩生态采摘园、超过1.5万平方米的观赏荷塘、数个鱼塘以及龟鳖岛。户外拓展基地和东河游船项目也正在进行当中。通过美化景观、完善配套和丰富体验,芳园国际艺术村于2021年被评为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

在芳园村不远处,美兰区政府与海南富力热带农业有限公司(简称富力农业)联合打造占地1500亩的江东田园项目,也致力于给城市居民提供休闲体验。

远远望去,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新建的灌溉管道、排涝沟环绕于稻田四周,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农业景象。此前,由于当地农民缺乏科学的种植理念和技术,这里曾是长满荒草的撂荒地。今年1月以来,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政府和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汇总整合、重建基础设施、提升土地肥力等一系列工作,将这里改造为高标准农田,也为农旅融合打下了基础。

承接城里人的乡愁、成为心灵的栖息地,是美兰区农旅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富力农业去年11月在美兰区启动“江东田园认养计划”。“城市居民可以年为单位认养土地,并通过手机远程进行实时监控。平日有专人负责耕种,认养者可在节假日下田体验插秧、除草、脱谷等农耕项目,每年还可以获得200斤生态米。”富力农业工作人员王甲启说,美兰区“水稻耕种+特色种植+文化旅游”的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都市白领、年轻父母的青睐,也成为当地文旅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更让人欣喜的是,农旅融合也鼓了村民们的腰包。村民们将闲置的土地、房屋以出租的方式交由政府和企业统一经营,增加了一笔收入。各村的文旅项目坚持优先在本地招工,为村民搭建起就业“直通车”。提供建筑工人、农田领种专员、民宿服务员、保安、保洁等多种就业岗位,曾经的空心村迎回了外出打工的村民,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流连忘返。

海口市美兰区委书记朱军说,乡村振兴要把让群众受益作为首要目标,在项目运营中积极探索“保底+分红+N”的收益模式,让村庄闲置资源“增值”、使村集体和村民多“获利”,带动当地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和经营中来,形成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模式,让美丽乡村建设真正惠及当地老百姓,努力构建企业盈利、村民增收、地方发展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未来5年,美兰区将推动旅游精品建设,构建旅游品牌体系,着重发展乡村生态休闲农旅路线,实现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3%。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