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4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见“平替”成热门
杜秀萍

近年来,消费领域掀起“平替热”,在社交媒体、购物软件上搜索“平替”二字,“平替”护肤品、“平替”电子产品、“平替”服装、“平替”景点等各类商品和攻略跃入眼帘。比如,2000元的国产手机替代5000元的国外手机,3元钱的香皂替代数十元的美妆蛋清洗液,在藏区乡村领略瑞士风光,在杭州看“小冰岛”等。

“平替”是一种推崇用平价产品替代高价大牌产品的消费现象,其背后蕴含的是消费心理之变。

从只买贵的,到只选对的。过去,在一些消费者的意识里,鞋、包非国际大牌不买;手机等电子产品,非新款、爆款不用;聚餐、喝茶饮,非网红名店不去。追求“有面儿”,想要“有范儿”,引发“月光”“吃土”乃至负债。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不再一味追求奢侈品、网红产品,转而推崇平价替代品,更倾向于只买确实需要的,这种“平替热”无疑是一种消费观念上可喜的进步。

从追求感觉,到注重实效。在一些商品广告里或社交媒体上,一个个“伪精致”“仪式感”的话术引导消费者或进行场景建构,给人一种只要拥有了这些物品,就似乎拥有了某种生活的错觉。如此一来,消费者选择商品,并不是因为真正的需要,而是盲目跟风。“平替”的火热,也正说明,人们的消费开始从追求感觉回归到看重功能性、实用性,逐渐把消费决策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任由广告宣传左右其选择。

从依赖外在,到回归内心。有些消费者从购物中寻求认同感,搭建一个自我的“完美世界”,这背后其实是自信的缺失以及对自身需求的忽视,越来越脱离真实的生活。“平替热”的出现,说明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远离这种“虚幻的完美”,越发清醒和冷静,更注重自己的内心和实际消费需求,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毕竟,一个人真正的富有和精致,物质只占一部分,更大部分还来自精神的富有,以及认真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创造的价值。

“平替”消费是以俭代奢、量入为出的朴素消费观的回归,对此应该乐见其成。一方面,它能塑造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它是消费者务实消费观的体现,在改变消费趋势的同时,也提醒商家要重视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因为相对于产品和服务本身,营销做得再好也只是“锦上添花”。当然,消费者在选择“平替”时也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避免“踩雷”。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