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宁夏豆制品知名品牌的企业负责人在谈及自身发展历程时,表示他十分感谢3年前当地出台扶持政策,即给予当地8家经营业绩良好的中小企业享受招商引资土地及税收减免相关政策,有力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经深入调研,不难发现用招商引资的思维服务本地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不失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剂良方。
相比东部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格外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与此同时,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也非常期待得到政府部门的扶持。地方招商引资往往偏爱大项目,认为当地中小企业不够“高、大、上”,将其放到次要位置。可是,一些经验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大项目都能成为好项目,中小企业如能获得适宜的发展环境,也有可能成为奋起直追的佼佼者。这里面蕴含的“招”与“扶”辩证法值得细细品味。
招商要抬高“门槛”,更要落地生根。西部内陆地区加快发展,需要重视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等。多年来,西部地区以土地、电力、低成本劳动力及提供基础设施等为置换条件“借鸡生蛋”。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受重视,近些年西部各地也在不断抬高招商门槛,拒绝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落地,越来越注重引资选资。现实中,有招商项目是在急于出政绩的背景下达成的,结果推进得并不怎么顺利,在招商大潮过后可能会出现“僵尸”“空壳”企业,不能不引以为戒。
扶“小”也有大作为。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各地不断完善政策,探索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机制和做法。那么,出台怎样的政策才算是扶持?这个尺度有时不好拿捏。宁夏有关地方套用招商引资政策对运营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得到企业经营者的称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虽说本地中小企业体量不大,但由于对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和品牌积淀都有一定的认知和基础,与客商享受“同等待遇”后,被“高看一眼”的本地中小企业集群或将迸发超乎想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抓“大”不放“小”,招“大商”不忘扶助中小企业,应成为各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辩证法。承接东部产业梯次转移、“借鸡生蛋”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西部地区需要做足做好的功课。要认识到,招“大商”、上大项目,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并不矛盾,“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在这里同样适用。招来了“大商”,“大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持,此时当地有关中小企业就可以做补链、强链等产业分工;同理,中小企业发展好了,产业配套能力强了,外部的“大商”也愿意前来投资。晓得其间的辩证法,抓“大”不放“小”,使其互为动力、互为补充,对地方经济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来讲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