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
涂圣伟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离不开农村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加快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既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重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作用

政府和市场是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手段,二者的作用边界和实现形式在不同制度条件、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不同。这些年来,因要素单向净流出农村而形成的不利于“三农”发展的局面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收入随之实现持续增长。但客观地看,当前,单纯依靠政策边际调整已经难以对城乡收入差距格局继续产生根本性影响。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有为政府不可或缺,同时还需要发挥好有效市场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增进效率和改善收入分配中进一步弥合城乡差距。

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系机理,大体上可以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改善农村民生福祉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改善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产出能力得到大幅跃升,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其中,要素配置效率持续改善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如此,我国农村要素配置效率改善的程度依然有限,不同要素的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有利于实现要素跨界高效配置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使农民能够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同时,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扩大,有利于形成各种要素汇聚的良性循环,并通过规模效应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

其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增强农民创富能力。城乡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当前,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渠道尚不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农民收入增长。一般而言,市场化程度高更易于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起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有利于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福利待遇增长。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由此产生的知识扩散效应、企业家创业示范带动效应以及产业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农民创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三,要素资源资本化有利于农民财产增值。要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要重视和解决好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在当前影响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农村土地资产功能转换困难和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推动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利于形成更加健全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并通过利益分配机制建设,让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资产增值收益。实现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也有利于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更安全的投资渠道。

其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民生福祉。个体富裕与集体富裕相互依赖和关联,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扩大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土地、林地等资源入股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拓宽收入渠道。同时,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村级组织集体行动能力,更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关键要切实提升市场的有效性

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否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取决于市场是否有效,这又涉及三个方面的有效性,即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要素市场体系与市场秩序。当前,农村要素市场建设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有改进空间。

一方面,农村要素市场体系尚不完备。健全的市场体系是要素高效配置的基础。一般而言,市场的有效性往往与其完善程度成正比,而市场作用的有效性又直接影响甚至决定资源配置效率和供需匹配效率。一个比较完备的农村要素市场体系应该包括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数据市场等。现实地看,我国农村各类要素市场发育普遍滞后,特别是劳动力、金融、土地等市场发育不充分,导致要素价格难以真实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另一方面,要素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秩序和规范的确立有利于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涉及市场化交易平台、要素交易规则、要素交易监管等。在我国农村各类要素市场建设中,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基础制度还存在明显短板,农村土地、技术、数据市场交易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或者缺位,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此外,农村产权关系和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健全,这也是制约市场作用更好发挥的重要因素,对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带来不利影响。

要认识到,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具有基础性影响,牵涉的问题十分广泛和复杂。特别是当前,我国城乡形态深刻调整,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必然牵动城乡两个地理空间。从实践效果看,仅仅局限于农村而不能关照城市的制度改革,或仅限于农村单一领域而忽视其他领域的制度改革,都很难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如果财税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关联性改革不能系统性推进,扩大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的速度和广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必须坚持协同推进。

分类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无论是强化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深度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都十分重要且迫切。然而,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是“大国小农”,不同要素的属性和市场化程度存在差异,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需分类施策。

对农村劳动力要素而言,需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民工就业和待遇公平,同时,加快建立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引导更多高素质劳动力向农村流动,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农村资本要素而言,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是重点方向,应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来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对土地要素而言,关键在于建设城乡统一的市场,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途径,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的实现形式等。对技术要素、数据要素等的市场建设而言,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探索,总结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广。

还要看到,基础性制度对农村要素市场体系建设至关重要,需要提高制度创新的整体性、协同性。一方面,更加注重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系统性,从而形成改革的交互作用和叠加效果,提高不同要素资源的组合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与其他关联性改革的同步性,加强财税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造条件。总之,只有在系统性、协同性上下功夫,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既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又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才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