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22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成果
王伟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并将这一科学理论运用于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出许多原创性理论贡献,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彰显真理伟力。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本质特征

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为了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鲜活实践主体和最高价值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人民的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在理论和实践中牢固确立并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坚持不懈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一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内涵,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与思考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早在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时,就鲜明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价值取向,明确提出并不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的理论产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纯而又纯”。政治经济学是有阶级性的,首先要回答“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代表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坚持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以人民为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理论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进一步筑牢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些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方向和动力等基本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是贯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条主线。我们党一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始终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确立了理论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本身也是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观点,如共享理念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地融会贯通于习近平经济思想之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方略,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也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指全体人民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同时又是平等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人。他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洞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以发展的办法实现社会进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体现出新特点、新特征,也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更大的理论自觉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基础的,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作为这一思想的主要贡献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根本观点、重要论断和重大判断,作出了一系列独创性、原创性的贡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重要理论来源。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开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动无产阶级展开社会主义革命,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年前就指出:“如果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难以适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计划经济的话,那么,对于我们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创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当代中国实践的指导,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的理论形态,以指导中国现实实践而发生作用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创新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创新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及其经济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既与之一脉相承,又体现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新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以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研究对象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运行各环节、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展开了许多新的实践尝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些实践和经验,经过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的凝练、系统的阐释,理论升华为习近平经济思想。

习近平经济思想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习近平经济思想界定和创新了理论范畴。譬如,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核心范畴,并作了原则性的界定:第一,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二,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中就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党的宗旨所要求的基本立场;第三,必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判断标准。关于核心理论范畴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改革开放前我们也没有形成这方面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科学认识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实践,而且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的论述,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判断出发而确立的,重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取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经济思想构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理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与之相应的新的发展理念,这就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回答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科学概括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完善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三、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实践,在指导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为了科学认识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他提出了“六大”思维方法,作为准确回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方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坚持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关系。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它不是从概念出发,也“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的分析方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辩证思维,就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要矛盾关系,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辩证法,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他运用辩证思维论证了改革发展中稳与改、静与动的辩证关系,“‘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变革,必须科学运用辩证思维方法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在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等关系中作出最有利的抉择。

辩证思维贯穿于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体现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等,这些重要论断都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鲜活运用和创新发展。

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系统思维,把系统思维灵活应用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他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他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坚持战略思维,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战略思维是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体现的是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在纵论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描绘改革发展蓝图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思维方法。他认为,领导干部“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是基于对战略思维的深刻把握和灵活运用,他敏锐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全面把握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国内国际两个环境,重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出了“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具有国际视野的重大战略决策。

坚持历史思维,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结果。正如他所强调的,“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他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历史经验的总结,他指出,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正是因为有历史思维的指导,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入系统总结,他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新的重大论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坚持创新思维,深入研究经济领域新问题新情况。习近平经济思想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产物,创新思维是贯穿其中的重要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中国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把实践经验充实到经济理论体系之中,不断创新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风险。“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将底线思维运用到指导经济发展的具体决策部署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重要方法论。他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告诫全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凸显了对事物质的规定性及其质变规律性的深刻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重大创新。

只有坚守底线,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面对经济领域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尽可能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全想透,把各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确保安全、顺畅、可靠、稳固”,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在引领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经济思想丰富、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日益彰显强大的理论指导力量。正是由于有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引领,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