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3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好南水北调“守井人”
本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氨氮2.1mg/L,总磷0.15mg/L,化学需氧量12mg/L……3月15日,葛洲坝水务丹江口公司监测中心显示屏上滚动着厂区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的最新数据,每2个小时生成一次,直接传送到生态环境部污染源监控中心。

葛洲坝水务丹江口公司服务着汉江左岸居民近18万人口,承担着丹江口坝区近90%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水处理,自2016年开始运营以来,水厂出水水质远优于一级A标准。站在厂区门口,可以看到清亮澄澈的汉江水。

湖北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被亲切地称为“北方的水井”。多年来,该市坚持把生态作为首要功能,把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作为十堰的首要担当,守住山头、管好斧头、护好源头,走出一条具有水源区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真没想到,我的小孙女也能像我小时候一样,在清澈的犟河边玩耍。”十堰市民杨志金常领着小孙女来到犟河边散步。犟河、神定河、泗河、官山河、剑河是流经十堰城区的5条内源纳污河,2012年前全部属于劣Ⅴ类水体。从数据上看,五河年入库总量不到丹江口水库蓄水量的1%。

入库水量不足1%,十堰为此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9年来,十堰累计筹措资金220余亿元,大力实施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管污六大工程。累计整治排污口1400多个,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53.3公里、污水管网2570公里,治理小流域385条,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生态跌水坝16座,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逐步使“五河”全部“消劣”。

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和水质净化厂114座、污水收集管网2570公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100%……十堰还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污水处理系统,在全国率先探索PPP等模式,引入碧水源、深港环保、北京排水集团等多家第三方治水权威公司驻扎十堰治污。目前十堰已汇集膜工艺、人工快渗工艺、红菌技术等27项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十堰市“五河”治理技术组组长,十堰市环科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畅军庆说,十堰已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污水处理技术“博物馆”。

在年均95亿立方米的汉江水北上的同时,十堰市的产业也正沿着绿色方向转型发展。近年来,“生态红线”成为十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倒逼机制。该市集中力量培育以汽车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产业,并壮大数字经济、新型材料、智能装备、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五新”产业。同时,关停并转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560家,永久减少税收22亿元;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项目120个,涉及投资额260亿元。

车,强化汽车产业主导地位,在巩固“中国商用车之都”的基础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先进技术为引领,加快汽车新能源化、智能化、专用化、轻量化发展。

农,深入实施“61”产业强农计划,全市茶叶和丹江库区柑橘纳入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6个省级特优区,武当道茶荣获“中国第一文化名茶”,“武当蜜橘”“丹江鲌鱼”“马头山羊”“郧阳红薯粉”“房陵黄酒”“武当道地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大幅提高。

旅,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以武当山为龙头,打造全域生态区、全域水源区、全域风景区,旅游产业风生水起。2020年十堰共接待游客8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0亿元。

多年监测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109项指标有106项达到Ⅰ类,确保了一库净水持续北送。“未来5年,十堰将突出生态立市,推动‘两山’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十堰市委书记胡亚波说,十堰市将坚持“治污、降碳、添绿、留白”,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