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广东省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率先成为我国4个中新国家双边合作项目中省专项立法的地方性法规。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中国与新加坡国家双边合作项目,地处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北部,规划总面积为232平方公里。2010年6月,知识城项目正式奠基建设。2020年8月,国家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要将知识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新广州知识城持续以产兴城、以业聚人、以景美城,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系迅速发展,知识城再度迎来腾飞的契机。目前,知识城已扩展成为一个232平方公里(备注:采用目前的规划总面积数据)的国家双边合作项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创新载体、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在锐意发展的进程当中,知识城探索形成了一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
在此背景下,知识城还需通过法规规范固化提升,为知识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制度保障。
知识城立法的首要任务是将政策依据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依据,支持知识城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为知识城创新发展赋予更大的管理权限。《条例》共6章47条,对知识城建设发展的总体支持、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与人才支撑、对外开放与合作、服务与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
《条例》分类赋予了知识城有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权限、规定,省、市有关部门可以将承接的国家经济、建设管理权限,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规定的前提下,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交由知识城管委会行使。同时支持知识城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依法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其他区域的改革试点措施,按照国家规定可以扩大试点范围的,广东省可以优先安排在知识城实施。
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条例》的重要篇章。历经10多年的发展,知识城一手握紧知识产权保护“金钥匙”,一手攥紧科技创新“硬拳头”,“一核两心多园”发展蓝图全面铺开,形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湾区半导体产业园等8大组团式空间布局。
聚焦“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内容,《条例》明确,知识城应当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抓住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科研机构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科技创新基础要素,更大程度地集聚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密不可分。实际上,从知识城建设之初,广东就积极借鉴新加坡发达的知识经济发展模式,以“新”之名从“新”出发,从各方面打造知识城的“知识力”。2016年7月,经国家批准,中新广州知识城率先成为全国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知识城已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资源最齐备的区域之一。知识城正加快建设占地622亩的知识产权服务园,已集聚100多家专业机构;率先创建内地知识产权司法案件诉前、诉中全过程调解合作机制,拓宽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渠道;率先在全省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
新加坡百吉生物医药(中国)(下称百吉生物医药)是首批入驻知识城的新加坡科研企业,百吉生物医药方面表示,《条例》对知识产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让企业看到了知识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决心,对科研工作者的尊重和保护。
知识密集型产业离不开人才支撑。《条例》更进一步明确,知识城应当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目前知识城率先在全国创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零跑动”服务中心,获批全市首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良好的环境带动下,知识城集聚了24位院士领衔的一流人才队伍,培养硕博研究生3400多名、产教融合高端应用型人才1000多名。
中新合作是知识城的应有之义。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总部大楼建成;中新智慧园一期开园;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群在境外合办的广州新侨学校开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中国的综合型旗舰项目广州创新研究院计划在2022年第三季度招生……如今,在中新双方的共同推动下,2平方公里的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全面启动建设,已引入12个中新合作项目。
知识城还将围绕总部经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导入投资项目,积极推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知识城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研究院所,大力引进新加坡金融机构落户知识城并开展金融创新服务。
中新广州知识城正以《条例》的实施为抓手,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努力建设一座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百年精品之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未来,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新城将完成华丽蝶变,展现在世人面前。
(数据来源: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