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冬残奥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2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赛区——
周到服务营造“家的温暖”
本报记者 杨学聪

“冰墩墩”下班,“雪容融”上岗。为迎接冬残奥会到来,北京赛区从无障碍改造到城市景观切换,从赛事准备到住用行关照,用贴心周到的服务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冬残奥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感受“家”的温暖,实现“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2月25日开村首日,北京冬残奥村内路灯、道旗等点位形象景观完成转换,冬残奥代表团旗帜在广场区升起。开村当天即接待了9个代表团。整个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冬残奥村预计接待14个代表团,约5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

无障碍设施设备转换和临时设施增设是此次转换的重中之重。作为各代表团来村的第一站,北京冬残奥村接待大厅有专门的无障碍通道,而且拓宽至95厘米,坐轮椅人士也能顺利通行。村内还制定了灵活适用于残疾人的安检政策与程序,并设置了独立检查室。

周到贴心的细节体现在住用行的方方面面。为方便轮椅人士上下,他们的床铺比冬奥会时降低了10厘米,无障碍客房洗手间还新添置了淋浴椅;北京冬残奥村广场区设立了轮椅和假肢维修中心,13名中外专业人员准备就绪,同时储备了17000余个维修零部件,适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轮椅等器械;根据赛时实际需求,冬残奥村还将配备无障碍摆渡车,提供残疾人专用站台、专用停车位及接驳电瓶车,设置专门辅助人员。

不只在冬残奥村,无障碍设置遍布冬残奥会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可触达的各个角落。在国家体育场,技术团队对中央舞台周围的五个出入口中的四处坡道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轮椅通行无障碍。舞台南侧的升旗台加装了坡道,仿真冰面采用了哑光凹凸面设计,增大了表面摩擦力。在轮椅冰壶场地“冰立方”,运营团队对场景转换工作再梳理、再检查,确保实现观念、信息、硬件设施、服务无障碍……

在北京市区,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冬残奥会阶段道路于2月26日至3月16日启用,涉及29条道路。长安街沿线主题花坛更换冬残奥会会徽,早春耐寒花卉替换有机覆盖物摆上街头,冬残奥场馆周边主要道路集中更换道旗……北京冬残奥会城市景观全部亮相。

2月24日下午,天安门广场“精彩冬奥”主题花坛中央的巨型中国结南北两面,更换为冬残奥会会徽。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副处长宋学民告诉记者,“精彩冬奥”主题花坛底部面积约1200平方米,将摆放8万余株早春耐寒花卉。加上长安街沿线其他主题花坛摆放的6万余株,共计14万余株早春耐寒花卉绽放街头,并将一直持续到3月20日。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的景观转换需求。转换期内,需将单独的冬奥会会徽和吉祥物转换成为冬残奥会会徽和吉祥物。双会徽设计减少转换,简约而不失精彩。”北京冬奥会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环境景观提升部综合处郭彦博表示,全市共转换景观小品3处、主题花坛9处、宣传道旗1.8万面、宣传画面60处。

此外,28处灯光秀播放内容中的冬奥会标识、会徽、吉祥物,将更换为冬残奥会标识、会徽、吉祥物。3月4日起,奥林匹克塔每天18时至24时将开启冬残奥会主题灯光秀,一直持续到3月13日。

冬奥会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还加大了对城市景观布置的运维力度,全市设置58个备勤点,组织118支巡查队伍、700余名保障人员、200余辆巡查车和42个景观照明专业保障组,落实24小时巡查管护,加密巡查频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景观设施管养到位、安全运行,始终保持景观布置规范、整洁、美观。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