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
本报记者 薛海燕

2021年,江苏经济总量达到11.6万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强。作为全国经济的一块重要压舱石,江苏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

吴政隆代表表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已持续两年多,在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确保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当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江苏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七分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9.8%、47.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主要创新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江苏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更加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大力推进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鼓励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集合优势力量集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全力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江苏省产业链完整、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物联网、高端装备、智能电网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关键增量,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82.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87.1%,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和太湖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防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推进高耗能行业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生产生活领域实行全面节约战略,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三是坚持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不断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区域协调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两大行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大力推进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支持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深化省内南北结对帮扶合作,从产业帮扶向教育医疗、科教人才、健康养老等各领域拓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努力把苏北地区打造成全省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形成南北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和创新创业增收致富,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更加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着力解决“一老一小”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方面事业建设,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必须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江苏处在改革开放前沿,也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前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风险隐患定期排查研判,坚决维护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着力防范产业链供应链、政府性债务、安全生产、能源和粮食供应、资本无序扩张等重点领域风险,努力把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未发之时,切实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