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体育健身在激发生活斗志、坚定自强不息、赢得尊重包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摘金夺银的竞技体育,到丰富多样的群众性体育、康复体育,我国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全民健身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实现“决不能让残疾人掉队”的目标。
增添竞技体育荣耀
同健全人一样,残疾人也拥有从体育及竞赛中享受快乐、体会激情及获得荣耀的权利。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中表现亮眼。
202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第十六届残奥会上获得96枚金牌、207枚奖牌,实现金牌、奖牌五连冠。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光,成就了出彩人生。
“敢于梦想、挑战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王者。”这是中国轮椅击剑队运动员李豪能够在东京残奥会上斩获金牌的成功秘诀。
我国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与冰雪运动强国有较大差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申办成功的6年,是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加快发展的6年。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冬残奥项目由2个大项拓展到6个大项。
分级是残疾人体育公平竞赛的基础。最近出台的《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新国标,系统提出6个项目的运动员分级要求,保障了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全面参赛”,促进残疾人冬季运动规范化,实现长远发展。
此次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有96名运动员参加全部6个大项的比赛,其中85名运动员是首次参加冬残奥会,他们全部为业余选手,职业有工人、农民、学生、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等。他们不仅代表着我国冬残奥运动水平,也将展现新时代残疾人风采。
推动健身康复“无障碍”
中央财政支持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对于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健身运动爱好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近日,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不仅如此,我国还将加大体育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的绩效考核力度。
体育对于残疾人来说,是康复健身的一种方式,也是融入社会的一种媒介。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正在做康复训练的截瘫伤员,鼓励他们说:“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随着我国着力打造“无障碍环境”、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全民健身成果,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激发了生活热情,也用正能量感染和激励了全社会。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健融合体育健身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
在群众性体育方面,如今,各类别残疾人每年定期参加“全国特奥日”“残疾人健身周”等全国性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轮椅太极拳、柔力球、盲人足球等健身项目,轮椅马拉松等赛事成为全国性品牌活动。
针对残疾人参与活动存在的痛点、难点,日前在京发布的《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2)》建议,应立足包容性计划与专项计划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扩大“全民健身计划”及其他体育政策的包容性,针对残疾人群体制定更加细化和可操作的政策条款。
享受家门口健身便利
想要健身却进不了健身房,就算去了也没有合适的健身器材,这是很多残疾人的苦恼。
在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居民们有个健身康复的好去处——智慧阳光康健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康复训练服务。这里还联合周边阳光之家、阳光心园、辅具服务社等机构,构建残疾人15分钟可达的一体化康复体系。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十三五”时期,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在残疾人康复体育方面,残疾人康复体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接受康复体育家庭关爱服务的残疾人数量稳步增加,残疾人康复体育示范点逐年增多,康复体育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中国残联大力推广残疾人体育健身项目,推动残疾人参与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提升至2021年的23.9%。
截至2020年,全国残疾人健身示范点累计建设10675个,共培养、发展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2.5万名,为43.4万户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康复体育进家庭等服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决不能让残疾人掉队。《“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将为继续推动残疾人事业注入向阳而生的运动活力,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添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