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久尼大桥通车见证中塞友谊
本报驻达喀尔记者 宋 斌
人们骑车通过位于塞内加尔法蒂克大区方久尼市的方久尼大桥。新华社记者 王子正摄

塞内加尔人民期盼已久的又一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由中国政府提供“两优贷款”的项目方久尼大桥顺利竣工。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肖晗在近日参观大桥时表示,该桥是帮助塞方解决民众出行难题的具有影响力的民生工程,体现了中塞合作具体成果。

长久以来,萨卢姆河两岸民众过河需乘独木舟摆渡,车辆与货物过河需要等待至少1小时才能挤上狭小的混装船,交通不便、费时费力。今年1月,方久尼大桥正式通车,大幅提高了现有公路运转能力,与周边现有公路构成骨干公路网,大大缓解地区交通压力。同时,方久尼大桥是塞内加尔西部沿海地区横跨萨卢姆河、连接南北方的主干道工程之一,也是通往冈比亚首都班珠尔、连接几内亚比绍的主要沿海交通节点。项目的竣工进一步发挥了首都达喀尔港口作为中转港的优势,提升塞内加尔在西非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该桥竣工后,可为该国沿海地区的南北通行缩短约3个小时车程。

据了解,项目施工曾遇到了多种困难。一是施工标准问题,设计方案要与对方不断地商讨与磨合;二是在原材料供应、电力供应、工人效率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施工进度,在安全生产前提下保证施工又快又好;三是该项目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如河底地基较软,缺少岩石层;四是为了满足正常通航需求,较大垂直高度的桥梁设计导致桥面坡度陡,已接近同类桥梁的设计极限,这给施工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但工程内外的各种挑战没有难倒中国建设者们。回顾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连续3年多未回国休假的中铁七局武汉公司方久尼大桥项目部经理陈绪仁感慨地说,项目部进场时,面对的是一片陌生环境,中方员工在耐心解决了物资运输及清关、营地建设、施工设计和转换当地标准等问题之后,又在工程计量、税务审计、疫情防控和回国休假员工无法按时返场等方面遭遇重重困难。这些来自工程内外的多方压力经常令人夜不能寐。

面对这一满意的工程建设作品,陈绪仁强调,“好的团队精神具有战斗力”。他特别介绍,在施工进入深坑作业时,同时身兼安质部长和办公室主任的项目部综合部长何正勇主动请缨加入关键时刻成立的“深基坑突击队”。深基坑施工极度危险,在海水下17米处施工,基坑内潮湿闷热、空气浑浊稀薄,长时间干活令人窒息并容易引发风湿和腰痛。另外,深基坑钢板桩变形大,经常出现严重冒水,时刻会有生命危险。何正勇和团队成员不畏艰难,圆满完成任务。“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旗帜不能倒。”何正勇说。

谈到工程中所遇困难,项目部书记杨新旺表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精神。面对地质软、垂直高度大、海风狂与海浪涌的恶劣环境,项目总工李学兵带领员工成功攻克了施工中出现的涌砂技术难题,外方员工和监理纷纷为中国工程师的勤奋与智慧竖起了大拇指。在4.8%大坡度上预制箱梁架设施工中,面对高空作业和大风大浪的考验,架桥队长白彦荣挺在第一线,发挥工匠精神,顺利完成箱梁架设。这种箱梁架设条件即使在国内也实属罕见。

作为“塞内加尔振兴计划”的优先重大项目之一,方久尼大桥也是中国政府积极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加强与非洲各国合作的具体体现。塞内加尔总统萨勒称赞说,“方久尼大桥将成为中塞友谊的新象征”。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