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暂时歇业是为了更好创业
韩秉志

3月1日,北京首家“歇业备案”企业——北京惠民智慧商务有限公司永定门东街店在北京市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顺利办理手续。对于这家暂时面临经营困难的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每个月将减少两三万元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为其后续再创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空间。

“歇业备案”,来自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条例》首设歇业制度,对于面临经营困难却又没有强烈注销意愿的市场主体来说,可谓利好。

歇业制度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企业虽按下暂停键,却降了运营成本,有了缓冲期。从实践来看,不乏市场主体希望在保留商事主体资格的同时在一定时期内暂停营业,继而呈现为休眠公司的状态。市场主体选择以“歇业”“休眠”而非注销作为应对方式,本身就透露出对未来经营发展的信心。通过歇业备案,市场主体可以继续保有企业名称、商标、专利等,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不会因通过注册地址无法联系被列入异常名录,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积极性也将得到呵护,这都是再次开展生产经营的“本钱”。

歇业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灵活包容机制加以确立,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具有重要启示。如果说过去商事登记制度主要在前端发力,让开办公司越来越简便,现在则越来越向企业设立、变更、歇业、注销的全生命周期延伸。这项正式施行不久的制度,虽无参照执行的经验,但实践层面的空白恰恰留下更多探索和创新空间。以“歇业备案”为突破口,相关部门可通过压缩办理时限、优化办理流程、强化政策解读、扩大宣传范围等举措,全面推动实施集成化办事场景建设。

为确保歇业制度更好落实,后续配套制度跟上也相当重要。在《条例》规定的制度框架内,对歇业备案及公示、歇业期间文书送达、歇业终止情形等仍需细化,使企业在最大程度上享受政策红利。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