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3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衡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关系
涂永红

近日,关于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也进一步表明统筹做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工作意义重大。

坚定不移推进金融开放,有利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我国发布了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向外资开放了债券、理财、保险、养老金市场以及资信评估行业;我国实行负面清单制度,而且负面清单逐年缩减,外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通过股市通、债市通、理财通、现金池等制度性安排,不断增加资本跨境流动渠道,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资国和对外投资国;我国基本实现利率、汇率市场化,市场成为金融价格形成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上海对标国际规则,改善营商环境,已建成全球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一路上升。毋庸置疑,高水平金融开放,促进了金融市场竞争,提高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强化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为我国能够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并保持较高经济增速提供了坚实保障。

金融开放要求资本自由流动、银行国际经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遵守国际规则,客观上会增加金融对外依赖性和风险感染性。第一,为了金融跨境活动顺畅进行,必须遵守金融产品、金融监管的国际标准,例如不断更新的巴塞尔协议,这些金融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权、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第二,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为了进行高效便捷的支付,须采用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金融基础设施;第三,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传递非常迅速,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金融风险、政治经济危机都会冲击我国金融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开放还在一定程度上使风险来源更加多元化,增加了风险管理难度。外资机构多元化,来自不同国家,金融机构在与这些机构打交道时,很可能触犯某些禁令,甚至遭到制裁。数据和信息安全是金融的生命,随着金融大门越开越大,随着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数据和信息被黑客攻击的风险也在增大。而且,某些国际争端可能会更多围绕金融数据、信息以及支付清算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进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活则经济活。在金融开放进程中,我国必须把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平衡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一是要应用前沿金融科技,建立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双支柱监管能力,健全金融宏观和微观风险预警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要加大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针对目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变化,做大做强银行、券商和保险机构,提升上海全球金融中心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力;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提供更多层次、渠道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以及人民币汇率、利率衍生品,满足国际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人民币避险资产的需求;通过增加金融市场宽度深度和韧性,抵御外部冲击和风险传染。三是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在绿色金融、数字货币等领域推动引导标准和规则制定,提高我国话语权。四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RCEP、进博会、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协同机制,营造更多人民币贸易和投融资使用场景,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国际应用范围,稳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增加全球公共产品供给。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