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各地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各类招商引资项目不断签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这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提振了信心,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不过,应注意的是,签约“大单”关键在落实。
招商引资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能够招大商、签约大项目,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地方政府的普遍期待。这几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环保约束趋紧、新旧动能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更加重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已成为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会更加追求尽可能多地签“大单”。
不过,签单太大,有时难以做到全部如约落实。一方面,个别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夸大了签约项目规模和签约数字。另一方面,有的“大单”超出当地实际承受能力,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基础难以满足招商项目全部发展需求。此外,还有不可抗力的情况需要考虑。
按理说,双方签署合同后,最重要的就是对合同履行的管理,合同如果不按要求履行就没有意义。如果签约“大单”却不能落实,不但有损政府公信力,也有损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造成某种信任危机。而诚信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为防范交易风险,合作方不得不增加有关交易成本,影响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也不利于地方营商环境建设。
签约“大单”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干的。只有签约双方践诺,才能使双方进行真正合作,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各地在招商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要“以水定产”“以地定产”“以人定产”,以务实理性的态度招商,不要搞虚假签约。毕竟,只有挤掉水分,才有利于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