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四力” 收获感动
——经济日报社2022年“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活动圆满收官
本报记者 来 洁

2月15日,经济日报社2022年“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活动圆满收官。

自1月17日报道活动启动以来,近30天时间里,经济日报社80多名记者践行“四力”、深入一线采访,从新疆托里县老风口供电所到黑龙江黑河边境管理支队,从春运繁忙的广州南站到灾后重建的河南乡村,从防疫一线的海关实验室到春节无休的污水隧道施工现场……我们用心感受、用情采写,用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奋斗故事,呈现出一个砥砺前行、欣欣向荣的美丽中国。

见证高质量发展蓬勃活力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发展韧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寒冬时节,记者到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蹲点采访,到处可见的银白色令人印象深刻:林立的高塔、蜿蜒的管线、聚丙烯产品……这家企业多年来始终坚守环保底线,为明天“留白”。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去年乌石化分公司瞄准市场及时“调焦”,“S2040聚丙烯”等新产品投产,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更绚丽的色彩,全年提质增效4.82亿元。乌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副厂长柳永峰告诉记者,“看得远一点,落子布局才能准一点,发展步子才能稳一点”。

除夕当晚,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肖九拨村外,聚光灯照亮了旷野,近50米高的钻井架上轰鸣不断。大港油田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公司70217钻井队队长贺向前说,春节期间,钻探任务还在加快实施,争取早日打出高产井,实现页岩油产业化、市场化。2019年至2021年,大港油田整体钻探投产页岩油油井35口,今年还计划部署井位8口。随着工厂化作业和批量生产,页岩油井的开发成本大幅度摊薄,大港油田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描绘乡村振兴幸福图景

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我们用更多笔触描绘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

广西德保县那温村,依山傍水、黄墙黑瓦的小村落处处皆景,农旅融合让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变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人气兴旺的旅游业也带动了特色种养产业的发展。那温村村支书岑日就告诉记者,“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观赏蜜蜂采花、酿蜜,开蜂箱体验蜂农生活。如今,家家户户都有蜂箱,养蜂已成为那温村主要产业。”目前那温村已经形成桑蚕、养蜂、旅游、百香果、有机水稻“五大产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6万元。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记者听着伊玛堪歌手唱祝福、跟着村民制作鱼皮手工艺品,报道这个独特的“鱼皮部落”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在河北赤城县申沟村,记者跟着驻村第一书记李骁为村民送年货,用现场感十足的短视频,生动展现了申沟村脱贫攻坚后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记录普通人拼搏奋斗

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基层一线坚守岗位的那些普通人。

春运期间,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供电段武威南供电车间黄羊镇接触网工区的吕杰和工友们,每天深夜冒着零下17℃的低温,对接触网进行检修。为服务好每一位旅客,广州南站组织青年志愿者,在老人候车区、母婴室等区域为重点旅客提供爱心服务。丁嘉怡担任广州南站客运一车间一班领班已经10年,她说,“旅客能顺利回家,比什么都可贵”。

“新春走基层”既是报道活动,更是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淬炼。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深入基层的每一次采访,那些努力奋斗的普通人都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

春节前夕,记者耿丹丹来到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老风口供电所,同工作人员一起开展节前特巡。近年来,该区域用电量增加、故障量下降,一增一减的背后,是供电所工作人员的接替坚守。“作为记者,要坚持俯下身、沉下心、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激情,写出更多有温度的作品。”耿丹丹说。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将带着这份感动,沉下去、走进去,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讲述更多令人振奋的中国故事。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