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产业强企富民
——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回访记
本报记者 马玉宏 石 晶

走进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大片绿化区,白色厂房外墙上刻着一行红色大字——“青海这个地方一定要发展一些特色产业,这一家就是一家特色产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6月7日考察这家企业时的谆谆教导,圣源地毯将其刻在了厂区最显眼的地方。

传统与现代融合

走进地毯生产车间,各种传统藏文化元素图形在工人手工枪刺的哒哒声中,不断地被绘在了高端大气的定制挂毯上。“以前,我们编制的藏毯,一种图形或者花色可以流行好几年;现在,客户直接将拍摄的风景图、野生动物照片等拿来定制,每个订单的图形颜色都不一样。”在手工枪刺编制工作区,来自西宁湟中区土门关乡上山庄村的周萍英和5位同事,正在编织一张青海湖畔美景的定制挂毯。

成立于2007年的圣源地毯,依托青海优质牛羊毛资源,以藏毯文化为核心,不断开发以中西方古典艺术与现代文化艺术特点相融合的当代商用满铺地毯和高端定制地毯等新品种,历经15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地毯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检测于一体的集团化、国际化大型地毯行业企业。

“刚开始,我们的地毯编制纱线用到36个颜色,主要从外面采购。随着商业模式向定制化方向拓展,仅染色这一项就跟不上市场变化,需要的纱线颜色全部得从外面购买。现在好了,我们引进高科技可以满足上染1.8万种颜色。”圣源地毯集团董事长薛婷说。

从手工编织到手工加机织,从大规模编制到个性化定制,从定制模式到智能制造,圣源地毯打造藏毯“国际范”,不断拓展国外市场,产品远销欧洲、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上百个高端酒店和奢侈品店整铺工程项目,在国际市场充分展示青海特色品牌的魅力。

服务个性化需求

在产品展示区域,一块块地毯争奇斗艳,引人注目。无论图形还是色彩,从铺装到艺术挂毯,方寸之间,尽显实力。为了在高端定制化方面更进一步,薛婷介绍,“现阶段企业主抓两件事,一是依托现有的技术工人,按照学历、技术、年龄分组,进行针对性培养技术操作;二是借助外脑,跟科研院校合作,主打设计和营销,以应对更多个性化市场需求”。

地毯作为装饰及功能性用品,并不是必需品,如何在家装市场分得一杯羹,考验着地毯企业对市场的培育和引领,更考验着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等全链条的高效衔接。

记者在机织区看到阿克明斯特高速织机在赶织游轮满铺地毯,机织生产车间副主任薛曲霞说,“这个订单要织3.58万平方米,是一种两色拼接的款式,客户要得急,工人们在加班加点地赶制”。

“面对无法更多服务高端定制化客户群体的窘况,我们树立全链条思维,开始找寻转型之路。”薛婷坦言,今年圣源在梳理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后,确定从“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入手,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研发和营销方面发力,目前引入清华大学的合作团队,他们有互联网创业经验,把目标客户服务群体扩展到专业家装设计师,通过设计师更好地对接家用市场,以此更好适应服务个性化和定制化。企业市场定位在高端,客户对功能性要求更高,圣源地毯正与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合作,探索改善地毯的阻燃性和抗菌性。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圣源地毯的生产车间,来自湟中区上新庄镇的周萍英告诉记者,厂区里很大一部分工人都是像她一样来自周边乡镇的妇女。“这边收入稳定,待遇比较好,我干了4年了,能挣钱还能顾上家里。”同行的李新梅介绍:“我们公司300多名员工中70%来自周边村庄,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名。”

为了带动农牧民就业,圣源地毯公司有针对性地为藏毯手工艺从业者、爱好者搭建起手工枪刺培训基地。积极展开纺织扶贫工作,自2018年起,圣源地毯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浩门镇华瑞藏毯有限公司达成长期扶贫意向,为该地区培训合格藏毯编制人员30余名;为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玛央民族手工艺制作有限公司培训合格藏毯编制人员20余名。13年来,圣源地毯的员工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了如今的300多人,带动周边上万名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圣源地毯在发展中着重打通两头,一头打开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另一头开辟农牧民增收之路。”薛婷说,下一步为了增强员工的职业荣誉感,需要在藏毯编织行业标准制定上持续发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