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近日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将使用园区内“欧陆风韵”项目及周边街道、树林打造首个线下乐园。
泡泡玛特进军主题乐园,是其多元化跨界发展的一次尝试。之所以要跨界,在于其原有的营销方式遭遇瓶颈。一是销售瓶颈。从该公司公布的财报数据看,销售成本支出增速持续高于营收增速,且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二是盲盒模式引发关注,监管压力上升。一些城市已开始对盲盒营销行为加以规范,这意味着原来泡泡玛特与相关品牌合作的赚钱模式将遭遇越来越大的压力。三是IP存在老化弱化现象。泡泡玛特在当红花旦Molly销量逐年走低,新IP又后继乏力的现状下,竞争者越来越多,其原有的商业模式难以高枕无忧。
泡泡玛特多元化发展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自身拥趸的复购率,让他们积极为公司的新产品和服务埋单,进而提升公司收入。然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恐怕要打一个问号。
从投入而言,主题乐园是重资产行业,必然要占用企业不少发展资金;从自身影响力而言,泡泡玛特建主题乐园难与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等比肩;从IP本身而言,缺少思想性与故事性一直是泡泡玛特的“软肋”。
此外,隔行如隔山,不同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的诉求是不一样的。玩偶卖得好,不代表推出主题乐园及其他产品就一定受欢迎。此前泡泡玛特也曾推出相关彩妆产品,但从网上商场销售数据看,还难成气候。
笔者认为,泡泡玛特可爱与艺术性兼备的玩偶产品满足了不少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但相关IP的开发与积累不是一日之功。对于泡泡玛特而言,不妨用更长远和开阔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市场:一是用更好的故事来丰富和提升自身IP价值;二是思考如何用自身强大的设计和IP开发能力为更多工业品牌服务,让独特的文创设计和更多的商品相结合,用设计为老产品赋能,让它们也变身“潮品”,从而闯出一条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