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资溪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山区小县享红利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隆冬时节,地处武夷山脉西麓的江西省资溪县,仍是一派层林尽染、碧水长流的景象。

一条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道路,这个常住人口不到10万的山区小县一走就是近20年,曾经让人“望而兴叹”的生态资源,逐渐转化成人人共享的生态财富: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县各类生态产品权益贷款余额29.76亿元,占全县总贷款余额的40.08%,全县绿色产值占GDP比重达90%以上。

资溪县乌石镇丁永安的身份转变,折射着资溪县多年来发展理念的变迁。

立足丰富的石材资源,丁永安从上世纪90年代就成为当地有名的“石材大王”。然而,石矿开采对环境的污染显而易见,如此靠山吃山,他越来越不安心。

2016年,致力于产业生态化的资溪县政府开始全面清理、劝退石材企业。身为县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丁永安带头关闭了自己的花岗岩开采加工企业,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觉得如果自己不及时换一个‘赛道’,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怎么让大家都吃上“生态饭”?考察调研了10多个省份的50多个景点后,他决定在家门口搞生态旅游。目前规划在建的“野狼谷”面积达3000多亩,一期投资1.6亿元,其中,民宿项目已开始投入运营。同时,打通周边的特色乡村旅游点,带动整个区域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丁永安坦言,从口袋里有钱到欠银行的贷款,心里不是没有落差,但这两年见证了家乡的变化:道路通畅、整洁了,村民开起了饭店、超市,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一半……他对这次人生的“换道”无怨无悔。

在资溪县鹤城镇大觉山村南源村小组,董建平老人与村里几名老兄弟唠起了家常。他们对面那一幢幢背山而立、依水而建的精品民宿是自家的老房子。只不过,以前它们是无人问津的破旧老屋,如今却成了富口袋的聚宝盆。

2020年10月,在资溪县政府的牵头组织下,12名投资人与村民签订协议,投资3000万元认领了20栋老屋的使用权。在不破坏房屋主体结构的前提下,投资人按照星级酒店的标准,打造以国风、乡愁等为主题的精品民宿,并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同时,资溪县对符合协议标准的民宿装修费用,给予40%的财政补贴。

作为业主,董建平等村民每年可以收到1.1万元租金,且租金逐年按比例增加;协议到期后,如业主不再续约,不需要为房屋改造、装修承担任何补偿。

通过流域治理、环境整治、景观提升,南源民宿群建成后迅速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短短一年时间就接待游客4万人次,投资人回报颇丰。同时,董建平的家人不仅可以在民宿打工,还开起了农家乐,他的儿子也在附近的花儿写生基地当厨师,全家年收入达20余万元。

资溪县大觉山景区的大觉山漂流,占到全省漂流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不过,要是以为这就算是景区做足了“水文章”,那还是把生态旅游开发想简单了。

依山势营建水库,既解决部分景区用电问题,又解决生活生产用水问题;采取统一或分区的污水集中处理方式,对废水进行五级净化,确保景区水资源优良;自主开发水动能、空气能空调系统,实现低碳排放……在大觉山景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高达7次,每年为景区节约运营成本400万元左右。

“良好的生态就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景区负责人李雄伟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大觉山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其中三分之一是回头客,秘诀就是把“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原则贯彻到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中,不断提升景区的生态承载能力。

景区一直坚持的经营理念,与资溪县委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资溪县委书记吴淑琴说:“像资溪这样的山区小县,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转化的多元化、可持续,吃好这一碗人人共享的‘生态饭’,共同富裕的路才会走得更踏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