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准产业促振兴
本报记者 乔文汇 耿丹丹

从新疆昌吉市区驱车往南大约5公里,就到了三工镇常胜村。在常胜村,不见田地和村舍,跃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柏油路、林立的楼房商铺。

记者走进常胜村村委会大楼。“先到我们的村史馆看看吧。”村党委书记潘金永笑着说。2015年建设的村史馆还很新,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一桩桩事迹,记录了60余年间一个发展、奋进、充满希望的“老”常胜。

作为昌吉市第一人口大村,常胜村户籍人口达4100余人。上世纪60年代,这里的贫困远近闻名。“那时候村子有着‘老牛破车疙瘩墙,人瘦马多烂杂工’的说法。”年过六旬的潘金永指着老照片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村民们住土房子或“地窝子”(半在地下半在地上的简陋棚屋),种谷子、高粱等杂粮,是个靠国家救济、吃返销粮的“老大难”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到,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村民王泽文眼中,乡村振兴的成果切实体现在了常胜村。近年来,村里发展了很多产业,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的人都有分红。如今,家家户户大庭院,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冬闲时节,在家里养养鱼、唱唱卡拉OK,跟城里人一样。”王泽文说,“以前,大家都往城里跑;现在,村子比城里好。”

“1900亩集体土地一年收入80万元,石榴籽家庭农场项目一年收入14万元,奶牛托管项目一年收入14万元,今年入股运输公司收益22万元……”说起村里产业发展,潘金永“门儿清”。“2019年,村里还成立了物业公司,解决了乡村环境卫生整治难题。”潘金永说。

村里成立物业公司会不会增加负担?担任物业公司总经理的村委会副主任马卫虎说,“以前村里每年保洁费达到40多万元,现在不仅省下了这笔钱,今年还有了十几万元收益。”

作为人流量大的城郊村,常胜村一度垃圾成灾。物业公司成立后,村里建起了一套规章制度,聘请30多名村民做专职保洁员。“每户每月交几块钱,就解决了清运垃圾这个大问题,卫生环境越来越好。”马卫虎说。

“目前,村集体资产已达到5100万元,仅今年收入就有380万元。”潘金永说,“乡村振兴不能有等靠要思想,要靠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用有限的资金干事创业。”2021年,常胜村又迎来新一轮发展,电商产业园于9月落地,通过村企合作,村子里的特色农副产品将走得更远。“我们计划通过举办电商培训,把村里的年轻人集结起来,延长产业链,为村里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常胜村电商产业园负责人马四梅说。

三工镇党委书记李虎介绍,常胜村将把重点放在改善人居环境上,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带动集体经济仍然是重点工作,要想办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