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确保宏观杠杆率稳定
娄飞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表示,我国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尽管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出现阶段性上升,但2021年以来已经回落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我国宏观杠杆率,从纵向变化看,增长势头得到较好遏制;从国际横向比较看,也保持了较好的态势。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一度停摆并且全年经济负增长,加上各国为应对疫情实施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宏观杠杆率在2020年经历三个季度上涨后从第四季度开始下降,全年杠杆率提高幅度远低于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报告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总体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上升幅度。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既是着眼于长期总体的考虑,也应该是长期选择。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去杠杆工作的落实,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遏制了宏观杠杆率快速增长势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实现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来看,这些举措为我国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宏观调控政策发力稳定经济增长时留下更大空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一般而言,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稳定经济增长需要适度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与此同时,我们在分析宏观杠杆率的历史数据变化过程中,还可看到,宏观杠杆率呈现出明显的易涨难跌特点,杠杆率增长在不同时期又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杠杆率作为债务与产出的比值,在宏观经济向好时,经济产出增加会扩大杠杆率的分母,宏观调控政策会逆周期收紧,可降低杠杆率分子的增速,使得此时的宏观杠杆率更容易实现稳定或者下降;宏观经济下行时则不然,不仅经济产出降低从分母上推动杠杆率上升,而且宏观调控政策也会逆周期放松,从分子上推动杠杆率上升。因此,如何在实现宏观政策稳健有效、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确保宏观杠杆率稳定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为值得认真考量。

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各项宏观政策协调联动,又需要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从总量、结构和价格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上,创新并利用好结构性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在价格上,围绕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让利实体经济开展相关工作。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在稳定经济的过程中稳定宏观杠杆率,既需要对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有科学的认识,也需要在政策方面灵活适度、科学精准,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建立长期平衡。宏观政策要坚持系统观念,从跨周期和逆周期、总量和结构等角度综合考虑,既要积极发力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又要切实稳定宏观杠杆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这不仅是当下的需要,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要求。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