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绝“三乱”问题不放松
曾金华

减税降费短期内会影响财政增收,但从长远看,这会促进企业效益改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会逐步好转。这就需要各地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账”和“长远账”的关系,必须放水养鱼,而不是竭泽而渔。一方面,要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切实让企业轻装上阵;另一方面,要坚持政府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做到节用裕民。

近日,国办督查室发布情况通报,披露了某地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想方设法为企业纾困解难,竟然还有地方出现“三乱”行为,应引起高度关注。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近年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特别是实施减税降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减税降费短期内会影响财政增收,但从长远看,这会促进企业效益改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会逐步好转。这就需要各地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账”和“长远账”的关系,必须放水养鱼,而不是竭泽而渔。

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违反法律法规,侵害企业切身利益,在当前经济运行依然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更是严重影响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妨碍经济恢复发展,直接抵消了助企纾困、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这本来应该是一本“明白账”,但依然发生如此严重事件,反映出个别地方政绩观错位、法治意识缺失,各地需要引以为戒、高度警惕。

一方面,要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切实让企业轻装上阵。即使眼前困难再大,也必须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要规范政府财政收支预算管理,有序合理压减非税收入,以减税降费“减法”换来企业效益和经济发展的“加法”。不能把违法之手伸向企业,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另一方面,要坚持政府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做到节用裕民。严控各种一般性支出,千方百计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压减“三公”经费,严控会议差旅等经费,严禁新建、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用政府部门的“紧日子”换企业和百姓的“好日子”。

客观来看,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不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处于紧平衡状态。越是这样,越要遏制住靠非税收入特别是罚没收入来弥补财政缺口的冲动。化解财政收支矛盾,既要靠大力发展经济,也要靠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同时还要加强统筹财政资源,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努力使每一笔财政支出更加精准有效。

通报显示,被通报地方对督查发现的问题正在积极组织整改。截至12月16日15时,当地已经向2200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退款5472.82万元。除了进行整改,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严肃追责。同时,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杜绝任性执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震慑,举一反三、防患未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为此,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对市场主体要千方百计多给予减负纾困、恢复发展的力量和温暖,坚决杜绝侵害利益、雪上加霜的“三乱”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