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国际副刊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瓦努阿图沙画
王阳翟

瓦努阿图沙画的意义有点像象形文字。当地的先民将自己所见所思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下来,只不过因为生产力所限,只能画在沙土上,因而保存难度很高,记录功能也逐步丧失。如果瓦努阿图不是一个小岛,而是疆域更大、人口更多、生产力更发达的国度,会不会由此发展出像汉字那样的象形文字?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在广袤的南太平洋上,散落着无数明珠般的岛屿。其中的83座岛屿共同组成了一个国家—瓦努阿图。直到今天,那里的人们还在用一种传统的沙画艺术传承古老的故事。

汤姆(化名)来自瓦努阿图北部的一个小岛—彭特考斯特岛。他在家乡学会了沙画,后来在瓦努阿图国家博物馆工作,传承沙画艺术。

上午9点,又到了汤姆给大家表演沙画的时候了。只见他身着传统的草裙服饰,袒露着黝黑的胸膛和紧实的肌肉。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他便开始作画。他首先取出一些瓦努阿图特有的富含火山灰的沙子,然后伸出食指,手起指落,以一条直线开始了他的画作。直行、转弯、左冲右突—很快,一个左右对称的几何图形便出现在观众眼前。图形的总体框架是菱形,其中有很多方格和曲线,和中国结有些神似。他说,这个图形寓意幸福,至于更深层次的含义,则与彭特考斯特岛的历史传说有关,只可惜很难用英语表达。

汤姆说,除了表达祝福的沙画外,还有不少沙画讲述的是神话故事以及祭祀、葬礼等传统仪式,内容涵盖了当地的历史、哲学、歌舞、农耕技术、建筑和工艺设计等众多领域。

与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不同,瓦努阿图所在的岛屿非常年轻—不是历史意义上,而是地理意义上的年轻。类似的“年轻的土地”大多通过两种方式形成,一种是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岛”,另一种是地壳上升形成的“海底岛”。

在瓦努阿图的安布里姆岛上,有一幅流传下来的沙画就是描绘火山的。画面总体呈圆形,上面绘制了一些圆圈和曲线,代表火山口以及火山爆发时的浓烟和岩浆。其意义有些类似于象形文字。据说,安布里姆岛本来就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成岛后火山运动也很频繁。想必是一群经历了火山爆发的先民,惊魂未定,于是跑到海边,在沙滩上创作了这幅沙画,然后又通过沙画把火山爆发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子孙听。这幅沙画就这么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每每想到此,笔者总是不禁猜测,仓颉造字时,应该也是如此的流程吧。把自己所见所思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下来,然后再抽象化、固定化,于是便形成了文字。只不过中国商朝的先民把文字刻在了甲骨及青铜器上。而瓦努阿图的先民因为生产力所限,只能画在沙土上。如果瓦努阿图不是一个小岛,而是疆域更大、人口更多、生产力更发达的国度,会不会由此发展出像汉字那样的象形文字?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真实的历史是,瓦努阿图在被殖民之前没有公认的文字。17世纪,瓦努阿图在地理大发现过程中被西方航海家发现,得名“新赫布里底群岛”。自1887年起,新赫布里底群岛由英法海军委员会管理。1906年,英国和法国两国同意新赫布里底群岛由英法两国共同管治,并成立新赫布里底群岛共管地。由此,瓦努阿图正式成为英国和法国的共同殖民地,直到1980年才获得独立。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澳大利亚的种植园主从瓦努阿图等南太平洋岛国购入大量劳动人口充当奴隶。由于奴隶们来自不同岛屿,语言不通,很影响工作效率,种植园主只能教他们说英语。或许是教得不好,或许是学得不好,他们的英语非常蹩脚,仅能够达到交流目的。后来,这些奴隶们回到故乡,将蹩脚英语与当地口语语法结合,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比斯拉马语。

现在,比斯拉马语已经成为瓦努阿图的通用语言,并与英语和法语一起成为瓦努阿图的官方语言。因为文化原因,沙画继承者们解读沙画基本要靠比斯拉马语。而沙画则丧失了原有的语义表达、事件记录功能,更多地成为一种古老艺术形式,保留在博物馆里,出现在旅游项目中。

直到今天,瓦努阿图依旧非常贫穷。若是生病就更糟糕,毕竟这里医疗条件实在太过落后。

2018年7月,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来到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为当地人民提供免费义诊。仅有3万多人的维拉港,有近5000人接受了治疗和医学检查。汤姆也接受了免费体检和治疗。一些轮班休息的医生到博物馆参观,正赶上汤姆在表演。于是,心中充满感激的汤姆画完吉祥沙画后,又添上了和平方舟的标志。

“吉祥+和平方舟”,对于古老的沙画而言,这也是一种传承与发展。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